最美乡村 绣出“国宝”

中国网

  中国最长汉绣《二十四孝图》今天落户湖北大悟

  中国网非遗频道讯(记者 杨泽文 通讯员 韦永龙 陈慧)元月20日上午,湖北大悟新城镇金岭村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不少武汉市民利用周末也专程来此游玩,上午10时左右,孝感动天,阴沉的老天突然放晴,阳光明媚,一场大悟汉绣基地《二十四孝图》长卷展发布会,在载歌载舞的欢庆气氛中隆重举行,湖北省、孝感市以及大悟县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180121123424.jpg

  据了解,湖北孝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城市,二十四孝中有三孝来源于孝感,如董永的卖身葬父,孟宗的哭竹生笋,黄香的扇枕温衾。孝感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藏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是中华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中国孝文化之乡。隶属湖北孝感市的大悟县,为传承弘扬孝文化,在县妇联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大悟汉绣基地艺术总监杨小婷,以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为底稿设计,在武汉楚凤汉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由大悟汉绣基地三十位绣娘绣制的《二十四孝图》长卷,今天正式对外展出。

  为目睹长卷风采,在金岭村大舞台现场,几百名村民和群众看到曾荣获“中国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青年刺绣艺术家”“黄鹤英才”等荣誉称号的杨小婷大师,为大家缓缓展开《二十四孝图》长卷。

微信图片_20180121123429.jpg

  据资料介绍,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了《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节生动,文字简练,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故事流传甚广。

  汉绣,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与苏绣、湘绣齐名。它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仙桃、潜江一带,鼎盛时期是清末明初。汉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绣名列其中。

微信图片_20180121123426.jpg

  据杨小婷大师介绍:在大悟创作的这幅《二十四孝图》长卷高0.4米,全长十五米,是目前国内汉绣作品中最长的一幅画卷。于2017年6月12日正式上绷,由她带领弟子喻菊珍、文慧、孙瑾老师亲临指导,由大悟当地30位绣娘绣制。长卷于2018年1月12日正式装裱完成,耗时七个月。作品用汉绣的游针绣、锁绣、吴氏编花、施针、套针、滚针等十几种针法绣制;所有的山石水草用游针绣绣制;56个人物服饰设计,56种汉绣编花,是这幅长卷的另一个亮点,《二十四孝图》汉绣长卷,因为唯一,算的上是一幅国宝。

  在现场一位70 多岁的黄姓老人说:“当今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今天看到《二十四孝图》,感觉那似乎十分遥远的故事,其实细细品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并不远,年轻人要好好重读这些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121123420.jpg

  大悟县妇联主任曾彩霞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为推动国家级贫困县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妇女就业、创业,助力贫困妇女技能脱贫,助推大悟乡村旅游发展、传承开发非遗文化、县妇联、县人事局专门从武汉引进汉绣进大悟发展项目,对30名绣娘进行了为期3个月培训,在金岭村还建立了汉绣工作室,成立了大悟县汉绣专业委员会。这次在大悟完成目前国内最长的一幅汉绣长卷《二十四孝图》,将为孝文化品牌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欢迎大家到大悟金岭村来参观长卷和旅游。

  被称为“楚天才女”的学院派汉绣大师杨小婷介绍说:“这幅长卷图出自大悟30名绣娘之手,她们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50多岁,且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我18年坚持做公益,带了有近万名徒弟”,这批徒弟最刻苦、我有信心多为老区培养更多的汉绣人才。

  在谈到创作《二十四孝图》时汉绣大师杨小婷感慨地说:“走进新时代,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按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在全社会要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看到金岭村村民的房屋墙上,到处都是《二十四孝图》的宣传画时,一位来此参加活动的武汉游客说:“孝文化看来在这个村已经深入人心了啊!要向这里的农民学习!

责编:产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