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姚剧《王阳明》在京演绎“致良知”

中青在线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1月15日,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通过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篇章,以传记体的方式,讲述了王阳明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跌宕起伏、文治武功的一生,体现了他“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亲民”等思想精髓。

  《王阳明》由杨东标、张金海创作,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承演。演出阵容以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第七、第八代姚剧传承人为主,多名国家一级演员参演。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起源并始行于浙东余姚,脱胎于当地“车子灯”“采茶篮”“旱船”等民间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间说唱艺术,形成于18世纪中叶,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也是自1991年10月姚剧进京演出以来,时隔27年姚剧再次来到北京。余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这次姚剧进京,就是让这些来自阳明故里的家乡人把家乡戏原汁原味地带到首都,大力弘扬传承阳明文化和阳明先生的亲民思想及担当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献名邦’的独特魅力。”

  北京观众刘然在观看后表示,早就知道王阳明是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身的“三不朽”历史人物,这次能欣赏来自阳明故里的姚剧表演,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阳明先生的“圣人”境界。而且姚剧的唱腔节奏明快,唱词和表演形式通俗易懂,作为一个北京人,能观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机会很难得。

  “这台姚剧体现了‘良知’这一阳明学的核心价值,在当下,其实就是彰显文化自信和道德自觉,这正是阳明‘良知学’的根本精神。”余姚籍电子工程专家徐天东说,“更让我们高兴的是,作为阳明故里,余姚通过家乡人演家乡戏,把这台精彩大戏送到了北京。”

  戏剧专家曾献平认为,姚剧《王阳明》的成功,不仅具有艺术的意义,而且具有学术的意义和解放思想的意义。全剧深刻地反映了阳明思想——尊重生命的“民本”思想。正因为剧本紧紧扣住了这个主题,才演绎出了一幕幕发人深思、惊心动魄的戏剧场景。

  “王阳明的亲民思想,是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主张为政者的根本之道,即是‘明德亲民’。它继承了孔孟‘仁政’‘爱民’的亲民思想传统,又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历史作家、《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说,姚剧《王阳明》把王阳明重视民生的思想融合进了戏剧情节,潜移默化地弘扬和传播了阳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