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不能总是鸵鸟式发展

中青在线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存在一些怪现象:一是,一些号称是以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的推介为主的博览会上到处都在推销旅游商品。但主办方却在博览会的正式宣传资料中很少提及旅游商品,使市场巨大、旅游者喜爱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博览会上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位置。二是,一些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在正式场合很少谈及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明明很清楚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是不愿正式说出来,纠结得使人不得不为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的发展揪心。三是,在很多旅游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中,或是把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一笔带过,或是对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只字不提,但在旅游收入数字中,却藏着大量的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导致在工作计划中,虽然躲过了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这些字,却因缺少旅游购物这一重要旅游收入,造成工作计划的空洞化。或可称之为:缺心少肺的工作计划。

  造成这些怪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改革开放后,旅游业开始大发展。由于当时严重缺少酒店、景区、演艺、餐饮、交通等各项旅游设施和服务,政府的主要投入和吸引各种投资的方向集中在这些设施的建设和服务上。在工业、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旅游商品主要是工艺品和纪念品,在重视出口创汇的时期还比较重视旅游商品,但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旅游商品被逐步边缘化。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旅游收入的大部分早已是旅游购物收入,但在国内很多人看来,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还属于旅游业中的非主流领域。即使在重视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发展的地区,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也处于二流以下的位置,不重视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发展的地区,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还不入流。

  二是,发展旅游商品太不容易被看见。建酒店、建景区、修厕所、开餐馆、做演艺,瞬间就有人知道,可以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宣传报道容易,成绩也明显。而开发旅游商品既不风光、也不热闹,更少有媒体去报道,工作成绩显不出来,忙活了半天,上上下下没人搭理,这让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成为旅游工作中最费力不讨好的事。

  三是,即使旅游商品发展得好,也不知道功劳是谁的。旅游商品涉及部门众多,除了旅游部门以外,还有文化、科技、工信、商务、城建、工商、质监、卫生、海关、税务、财政、物价、知识产权、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旅游商品搞不好,谁都没责任。旅游商品搞好了,不知道是谁的功劳。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还要费心费力协调各方关系,基本是谁关心谁麻烦,也就没有人关心了。最终相关部门关心的也只是旅游购物的数字。

  其更深层的主要原因是:将旅游、旅游业、旅游事业、旅游产业有意或无意地搞混了。旅游是人们离开固定住所一定距离、一定时间的活动的统称。包括:游览、购物、商务、会议、就医、康养、研学、探险、发呆等。而旅游的人被统称为旅游者,包括访客和游客。访客主要以就医、研学、商务、会议等为主要目的。游客则是以游览、购物、发呆、探险等为主要目的。旅游业包括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旅游事业是指政府出资建设和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厕所、公共道路、公共导览系统、公共活动(宣传推介、大赛、博览会等)。旅游产业,是政府引导,市场化投入,以盈利为目的的,以促进消费为手段的经济活动。包含了为旅游者提供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发展旅游事业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旅游产业。

  在一些旅游部门的工作计划中,看似洋洋洒洒,貌似方方面面,但在概念上或是南辕北辙,或是偷梁换柱,或是掩耳盗铃,将旅游、旅游业、旅游事业、旅游产业混为一谈,将旅游者、游客、访客搅在一起,将旅游业不同发展时期的规律随意组合,结果是以客观规律为名,违反客观规律。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名,阻碍旅游产业的发展。

  国家和有关部门对于经济转型发展,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扩大消费、扩大内需已讲了多年;向境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也讲了多年;羡慕境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巨大旅游收入也羡慕了多年;知道境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收入主要是旅游购物收入也知道了多年。旅游业就这么几个概念,就这么几个要素,就这么几部分旅游消费收入,就这么点儿历史,就这么点儿规律。只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无私、无畏的实干。不能再靠无限增加人数来提高旅游收入了,更不能再靠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旅游收入了。

  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的庞大市场就在那里,境内旅游购物消费和出境旅游购物消费的巨大反差摆在那里,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式的旅游商品发展模式,只能让中国的旅游商品消费市场继续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