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时代青年文化的情绪结构及其特征

中青在线2017-12-29 08:02:53显示图片

    ■马中红(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青年的文化实践与文化自信呈现出怎样的关系?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那么网络新时代青年文化传递着怎样的文化情绪和价值取向?如何将青年文化纳入到习总书记再三强调的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信”中呢?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自信

    从1997年互联网出现青年文化端倪算起,到今年刚好30年。回顾这段发展史,可以将网络青年文化分成四个阶段:一是网络青年文化起始期(1997年到2005年之前),由个体主导、数量少,但影响大,如播客胖大海、木子美身体写作等。二是网络青年文化增速期(2005年~2010年)。以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的青年群体为主,文化类型迅速增多,恶搞、御宅族、耽美文化深爱青少年喜爱。三是网络青年文化的爆发期(2010~2015年)。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推动全民进入网络化时代,青年文化向网民蔓延,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四是网络青年文化的高峰期(2015年以来),由于媒体技术的多维发展,给青年群体的文化实践带来了极大便利,再加上商业资本对青年文化的利用性包装和推广,在网络青年文化发展的高原上,推出了弹幕文化、二次元文化、直播文化、网红文化等高峰。

    网络青年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既表征了主导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宽容和接纳,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也表征青年文化不断创新文化实践和创造青年个性文化的文化自信。主导文化与青年文化既有差异,又相互渗透,这是文化的现状,也是理想的文化状态。

    话语体系的对接和融合

    习总书记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总书记还说,“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深切厚意和殷切期待力透纸背。据此,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当下主导文化中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等,高屋建瓴,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和努力的目标以及方向。这些意蕴丰富深刻的价值观念,如何能以更具体的、与青年的生存状态相勾连的方法来诠释,以青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到的方式来体现?

    第二,青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义,复杂多元,良莠不齐。我们需要以真正平等的视角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经由文化所透露出来的情绪、心态、思想和价值观,去寻找他们的文化与主导文化相似的、相契合的地方,使两种文化能形成对话关系。二次元是青少年喜欢的文化,三次元世界的成年人又不太懂,可是我们发现,二次元文化中友善的价值观、唯美主义的审美观、对爱和美的向往与争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悖行,只是现在两套话语体系不太相容。

    第三,今天20~30岁左右的青年,出生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成长期,享受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带来的全球信息共享,且不用为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担忧,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比如安全、尊严、自我价值,是对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而这才是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需要我们正视青年今天所遇到的问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年的发展创造条件,更要让青年提升自己应对挑战的能力。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