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上诉机构首位中国法官!她的人生何以不凡?

中青在线2017-12-15 07:54:26显示图片

    原标题:勤奋坚韧奉献铸就不凡法律人生 访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首位中国籍法官张月姣

   人物简介

  张月姣,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首位中国籍主席、法官,第一个由中国商务部钟山部长推荐,被世界银行行长、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行政理事会主席推荐为仲裁员并能用法文办案的中国人,第一个中国籍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理事和专家,第一位担任国际发展法组织理事和专家的中国人,第一个在西非开发银行担任董事的中国人,第一个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籍助理法律总顾问、欧洲局长,第一个在世界银行担任法律顾问的中国人。

    □法制网记者 汪闽燕

   11月1日凌晨5点,张月姣接到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秘书长的电子邮件,询问是否可以用法语办理某个国际投资仲裁案。没有片刻犹豫,张月姣立即回复了邮件,表明可以用法文办案并同意担任该案件的仲裁员。这成为了张月姣在9月底被ICSID行政理事会主席指派成为仲裁员后受理的第一个案件,同时也是有史以来ICSID首位中国籍仲裁员用法文审理的第一个案件。

   多个“第一”

  今年9月27日,根据ICSID官方网站消息,我国有9位法律专家获任ICSID调解员和仲裁员。其中,由中国政府指派的仲裁员有郑若骅、李虎、王雪华、张玉卿4人,调解员有卢松、单文华、石静霞、曾华群4人;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推荐,ICSID行政理事会主席指派的仲裁员只有张月姣1人。张月姣也成为由ICSID行政理事会主席指派的选自世界各国的10名仲裁员之一。

   ICSID成立于1966年,是世界银行五大机构之一,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其主要职能是根据《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或者ICSID公约)的规定,通过调解和仲裁的方式解决私人投资者与投资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端。该公约目前有140多个成员国,我国于1992年批准加入该公约。经历51年的发展,ICSID已成为解决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投资争端的重要机构,在国际法律界和仲裁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ICSID公约》的规定,各成员国政府可指派4名调解员和4名仲裁员,ICSID行政理事会主席可指派十名调解员和十名仲裁员;调解员和仲裁员必须由道德高尚,在法律、商业、工业或金融领域具有公认专业能力的人士担任;调解员和仲裁员的任期为6年,可以连任。

   “一直以来,鲜有中国人在ICSID的仲裁案件中担任仲裁员,欧洲有72名专家担任过ICSID仲裁员。我就觉得不服气,我相信中国人一点也不输外国人,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张月姣说。也正是如此,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ICSID的邀请,同意以法语审理一起国际投资仲裁案件。

  而以法语审理案件,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因为大部分条约都是以英文为主,这要求仲裁员不但要熟练掌握英语,还要有熟练运用法语的能力。敢于接受ICSID的邀请,用法语审理案件,即使对于一个法国人来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张月姣勇于接受,不仅源自她的自信和不服输的性格,更是源自她的实力。

   1964年,张月姣因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习成绩优异,被国家选派到刚建交不久的法国留学,攻读学士学位,而在那时,她没有一点儿法语基础。为了读好书,她从零开始自学法语,甚至将法语字典一页一页地死记硬背下来。在这样的努力下,她不仅熟练掌握法语,而且还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第一位在ICSID用法文受理仲裁案件的中国人,张月姣又创造了一个历史,而这“第一个”仅仅是她人生中的数个“第一个”之一。梳理张月姣的履历,我们发现,她是第一个在世界银行担任法律顾问的中国人,第一个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籍助理法律总顾问、欧洲局局长,第一个在西非开发银行担任董事的中国人,第一位中国籍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理事和专家,第一位中国籍的国际发展法组织理事和专家,第一位在WTO上诉机构履职的中国籍主席、法官。

   勤奋刻苦

   这数个“第一”显示了张月姣书写的不平凡的人生。

   10月25日,张月姣刚刚过完73岁的生日。尽管已经70岁高龄,但她依然整天忙忙碌碌。

   10月28日是张月姣独著的《亲历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新书发布会。这本书是张月姣在WTO上诉机构8年多时间的经验总结。在此书中,张月姣结合其长期对WTO相关法律和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以及在上诉机构办案的经验体会,对WTO法以及争端解决的程序和法律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该书的出版,被国际法学界认为对中国研究WTO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首本中国人从法官的角度阐释WTO上诉案件的具体判决过程和依据的书籍,对法学研究人员和司法实践人员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接近600页,收录了张月姣直接审议或担任首席法官的17件上诉案件。张月姣说,她是在严格遵守上诉机构成员行为守则的前提下,对案件做了重点法律评析。然而,让大家想象不到的是,她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为了尽早完成此书,张月姣可以说是夜以继日地书写,甚至有时工作到晚上两三点钟,早上依然四五点钟起床,开始一天的行程。这种勤奋的程度,恐怕年轻人也是汗颜的。

  为什么要这么急迫呢?“时不我待”,张月姣说,非常荣幸能够任职于WTO上诉机构,我愿意尽我所能,发挥余热,使出洪荒之力,将自己所学所知与同行交流分享,促进国内对WTO规则的研究。

   “虽然我最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写出了这本书,但是实际上这是我30多年来对WTO法研究的结晶,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我在这8年办案实践中积累的。”

  张月姣的勤奋在WTO圈里,甚至在国际法学界是出了名的。她现在依然保持着每天四五点钟起床的习惯。而这一习惯是从她还在法国留学时养成的。每天,她5点钟起床,然后处理回复邮件,8点钟即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尽管到WTO上诉机构履职时已经63岁,但是面对如浩瀚大海的案件资料以及每个案件的紧张时效,张月姣依然每天从早上5点开始工作,甚至周末以及节假日也从未休息过。“能够到WTO上诉机构当法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是WTO164个成员国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由于勤奋和刻苦,张月姣还被媒体称为“铁女人”,而勤奋和刻苦,也成为她之所以能取得别人取得不了的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永不服输

   在勤奋和刻苦的背后,是永不服输的精神。

  在一次采访中,张月姣曾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不”字。她一直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她也能做到,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0”到“1”的突破。

  之所以这次毫不犹豫地接受ICSID的邀请,用法语担任某个案件的仲裁员,也是因为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中国内地专家在ICSID中担任案件的仲裁员审理案件。而她一直坚信,她要实现这个“0”的突破。

  在WTO上诉机构工作期间,尽管已经60多岁,她依然坚持自己使用电脑,甚至开车。《亲历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一书,都是她自己一字一字地敲上去的。“我到现在有时还觉得胳膊疼呢!”张月姣笑着对记者说道。

  张月姣是个执著的人,对于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一定不会轻言放弃。实际上,她曾经两次“竞争”WTO上诉机构法官。第一次是在2006年,当时中国政府推荐了两个候选人,其中之一是张月姣。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那次最终胜出的是南非的大卫·乌特霍特。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等待下一个机会。

  机会终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7年,有一位WTO上诉机构成员卸任,于是她再次参加竞聘。为了这次竞聘,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她每天坚持研读WTO有关的所有报告、专著、案件,上网跟踪上诉机构正在处理的案件。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文件和书籍。

  就在不久前,张月姣受邀到香港作有关WTO法的报告。“我在台上用英文讲了10个小时。”张月姣笑着说道,当时台下的许多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家国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句话,张月姣一直铭记于心。

   这是在1964年张月姣出国留学前,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那批留学生时说过的一句话。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能够有机会出国留学,都是国家给的机会。”张月姣说,无论出国留学,还是在国际组织工作,都感到肩负的使命感。“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中国法律人的形象,因此我必须把学习、工作做好,不能给祖国丢脸。”

   “感谢国家培养了我”,张月姣说,非常荣幸能够任职于WTO上诉机构。WTO大法官,是全世界每一个国际贸易法领域的专业人士都钦佩的一个职位。根据WTO的相关要求,上诉机构成员必须是公认的法律、国际贸易以及WTO协议方面的权威专家。候选人由WTO成员提名,须经过由WTO的高官组成的选拔委员会的面试和推荐,由争端解决机构在全体成员会议上任命之后才能任职。

   “如果没有国家的推荐,我不可能到WTO上诉机构工作。能够获得这个殊荣,归功于我们国家,归功于人民。”张月姣激动地说道。

  实际上,为了更好地履职WTO上诉机构,张月姣从未因为自己的私事错过或者延误过WTO上诉机构的案件审理。她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汗水,还错过了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机会。

   2008年10月,就在张月姣即将到WTO上诉机构开庭办案之时,张月姣的父亲病倒住院,当时她非常希望能够留在医院照顾父亲。“但是父亲对我说,你去WTO上诉机构工作,审理世界大案,比我的身体重要,你要按时去工作,我的身体会康复的。”就这样,张月姣离开父亲到瑞士日内瓦办案。等到她把事情处理完毕回来时,父亲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张月姣不禁哽咽了。

  在西非开发银行工作时,张月姣还差点“没了命”。她说,当时为了在非洲办500人参加的“中国经济日”,累得在会议开始前两天突然直不起腰。“我当时想这可怎么办,会议马上开始,总不能弯着腰出现在会议上,这可是代表中国的形象啊!”

  后来,在当地人的介绍下,说有个赤脚医生专治腰疼,能够马上让腰好起来。可是到现场一看,医疗条件很差,也没有一次性针头,万一感染了,可能就连命也没有了。“但是,我想只要能把腰治好,让我第二天能够挺起腰出席会议,我这条老命无论怎么样都要试一试”。因此,她咬咬牙,躺在木板上让赤脚医生治疗了3个小时。后来,“居然我的腰在第二天真的好了”,张月姣笑着说道。

  如今,张月姣又要启动新征程,开始在ICSID担任仲裁员,并即将审理第一个仲裁案件。“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将用我毕生所学,接受新挑战,为祖国争光。”她自信地说道。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