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学者为中国发展成就打CALL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姜继葆

    11月22日,参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的专家学者们走进遵义市花茂村,进农家,拉家常,做土陶,品香醋,在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描述为“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的美丽乡村,感受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成就。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近年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成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中国发展成就的缩影。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时作出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的经典表述。

    时下,中外青年学者走进花茂村,震撼于中国的发展,感触于当下,对中国发展成就由衷的打call!记者随手记录下了学者们的观点,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高度赞扬中国脱贫攻坚

    《中国日报》长期自由撰稿人布鲁斯·康耐利:在我的印象中贵州是非常贫困的地区,现在的贵州已经完全发展成了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跟其他的国家相比,也不落于下风。

    中国网阿文版外国专家侯萨穆:一个好的文明最重要的是看他们对最贫困人群的帮助程度,中国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让七亿人民脱离了贫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项伟大创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和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花荗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寓于必然中。首先因为有一个好带头人和坚强的党领导组织。其次是有一个好的发展理念,即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以来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再次是花荗村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红色旅游和手工艺,如酒业,醋业,制陶业和小作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任编辑盛玉红:从2017年新春贺词中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及“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今天富庶的花茂村用青山绿水和纯朴笑容告诉世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地语部的外籍专家AKHIL PARASHAR: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世界称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让众多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彻底消除贫困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不懈的努力,但对中国而言却不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讲好中国故事

    布鲁斯·康耐利: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但是我肯定也不会只来这一次。我相信国际友人看到贵州的这些图片以后,就会对它产生浓厚兴趣,就想知道贵州在哪里,在中国的哪个地方,他们也要来贵州旅游。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任编辑盛玉红:对世界而言,花茂村不仅是了解中国巨大扶贫成效的窗口,也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窗口,更是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成立近百年仍然蓬勃向上的窗口。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地语部的外籍专家AKHIL PARASHAR:过去几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不但引领了自己国家的经济增长,还给世界其他国家指明了如何克服发展道路困难的捷径。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苏莉:花茂村有一种特别的美。我看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井井有条,人也很友好和热情。到了这里,我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