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男”赶超“血拼女” 互联网经济让男性突破传统

2017-11-13

  当你打开网购平台——

  喜欢的商品弹出来,大脑的“伏隔核”立刻让你两眼放光;

  一看价格,打折!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和脑岛开始工作,消解了付钱犹豫和痛苦。

  就这样,你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仅“无痛”,而且相当愉悦的“剁手”——11月11日,全球“剁手族”贡献给天猫的成交总额,创下新高——1682亿。

  今年,我们更想从男人和女人的不同角度,从这个爆买事件,一窥现代人的心理变化。

  互联网经济中

  “开屏”型男人多起来

  《天猫2017双11权威发布》里,有两组数据特别瞩目:

  “消费趋势榜单”显示,“男士彩妆”的搜索量,同比2016年“双11”,提升了157%;

  从城市维度进行的消费数据分析表明,杭州男人对唇膏、眉笔等男士彩妆商品的购买热度,在全国排第一。

  截止2017年11月11日24时,按照浙江人“双11”的购物情况,男性消费者已经占到43%,为历年最高比例。有人戏称:“败家爷们”,几乎要追上“血拼女人”。

  在动物界,爱展示的、美丽的,一般都是雄性——因为找老婆的竞争非常激烈,男士的颜值,是其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但是在人类中,这种表现是反过来的。按照法国哲学家波伏娃写的《第二性》讲,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成长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很多暗示中形成不同的特点。人类的男孩从小被暗示要好动,玩枪、积木;女孩则玩洋娃娃等浪漫的玩意。经过这样一轮又一轮的集体暗示,男性和女性呈现出不同的行动和思维特点。

  不过,当互联网经济发展起来后,男性似乎暗暗在突破传统。

  《冬吴相对论》的主持人梁冬曾经总结过,在社交媒体上,最爱展示的是两种人:女人;心里住着女人的男人。

  另一位主持人吴伯凡说,这些男人属于开屏型男人——与孔雀开屏同理。

  他从社会学意义说,这些男性的购物思维,不再偏向男性思维——购买行为相对经济的、理性的,更多地关注家电等物品的信息。而是更像女性——购买的物品,多用于展示自己。

  是不是因为现在男女人口比例越来越悬殊,找老婆的压力又慢慢大起来了?这是不少人对这种现象的原因给出的推测。

  不能试用没有关系

  女人基本靠脑补

  当然了,论剁手,女人还是无可争议的“地表最强”。因为购物的过程本身,让女人更加愉悦。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工具时代—资讯时代—社交时代—娱乐时代—生活时代。

  比起多数男性(心里没有住女人的男人)适应工具和资讯型互联网世界,女性的消费心理倾向娱乐与生活型。女人们天生爱分享、爱展现,对视觉和微信息要敏感得多。

  一位天猫企划的高层告诉记者,今年天猫刚做了品牌升级,把SLOGAN(标语)从“上天猫就够了”升级为“理想生活上天猫”。这摆明了是要“得女性,进而得天下”。

  心理学者们认为,女性的购买是种娱乐行为。

  比如网络买衣服,不能试穿也照买不误,为什么?

  因为,女人在网购服装等产品时,会脑补出自己使用这些东西后的美妙样子——这种购买的过程,足够让人兴奋。

  更可怕的情形是:如果购物体验好,女人们很可能大量地随机性购买。这个过程就像电影票存根一样,电影看完了,这张票就可有可无了。

  今年,海外的奢侈品,越来越受到网购买家的欢迎。

  为什么在全世界消费者中,亚洲人(近年来,中国女性的奢侈品购买力特别强劲)更愿意消费西方奢侈品?

  一方面,经济发展后,很多人需要从外向形态上标识出自己的消费升级。

  同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太大,走在人群中很容易与陌生人打交道。人在陌生人面前,会有种怕别人看低自己的冲动。有什么办法可以迅速达到展示自己的优越状态的效果?买奢侈品穿戴起来,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让人认识到你“高贵”的方法。

  一个月后,又是“双12”

  这个方法或许可以防剁手

  据说国外正流行一种抑制爆买的方法,计算“CPW”(Cost Per Wear)。为了安度“双12”,女士们先生们不妨一试。

  它的计算公式是CPW=P/N。

  比如,当你看到一件衣服时,你可以把它的价值(P)除以你会穿这件衣服的次数(N),得到的数字就是这件衣服每次穿着时的花费(CPW)。

  比如,一件3000元的大衣,你穿10次,每次的穿着成本就是300元;而一件500元的大衣,你穿1次,那每次的穿着成本是500元。

  由此联想开去,还有一些想法或许更有效,比如,想想“这件东西买回来后放哪?”或者,索性打开支付宝和微信钱包,随机输入3次密码再开始这种带“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