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成间谍舞台?美情报机构被爆利用名校招“眼线”

中青在线2017-10-27 08:45:49显示图片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侯健羽 陈欣】“在国际学生涌入美国的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成为间谍活动的主要舞台。”在本月出版的新书中,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兼作家丹尼尔·戈尔登描述了这一场景。他在25日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说,一些国家派出间谍,以学生身份打入美国高校和实验室,美国情报机构则招募外国学生和教师做线人。

  这本新书名为《间谍学院:中情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外国情报机构如何秘密地利用美国高校》。戈尔登25日告诉《华盛顿邮报》,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来源于2015年他在彭博社撰写的一则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设下圈套,迫使南佛罗里达大学华裔教授彭大进(音)从事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戈尔登说:“我起初对此很感兴趣,认为是个特例。但一些美国情报消息人士告诉我,招募外国教授和学生是美国情报部门的家常便饭。”

  “美国情报机构的上述间谍行为历史悠久”,戈尔登说,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耶鲁等常春藤高校招募“眼线”。他们招募的是一些“脆弱的”学生和教授,大多数来自国外,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招募,或者被胁迫参加间谍活动。在这些被招募的人当中,有的人还在经过培养后回到自己的国家从事间谍活动。

  这本书讲述的情况也引起英国媒体注意。英国《卫报》报道称,根据《间谍学院》的描述,学术研讨往往是各国情报机构勾心斗角的场所。书中说,如今研讨会的重要性或许不只取决于它吸引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或是多少个牛津的教授,而是它吸引多少间谍。退役中情局官员科伊尔称,例如国际原子能组织在维也纳召开关于同位素水文学与核融合能源的会议,“在走廊上漫步的情报官员可能比真正的科学家还要多”。该书说,中情局花费数百万美元在世界各地举行学术研讨会,诱使伊朗核能科学家离开祖国,来到可以与他们接触的场合。

  在25日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戈尔登批评美国高校不但无视校园发生的这一切,而且还选择了宽恕,给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问题。他说,像哈佛等一些美国高校,他们起初是反对中情局秘密招募学生或者教授当间谍的,并制定了相应规范。但美国情报机构不屑一顾,其他高校也没有跟风哈佛。如今,美国高校大多对此采取容忍的态度,部分是因为情报部门给高校学术项目和研究计划的资金支持在增多,就连哈佛也在做出让步。戈尔登称,高级情报研究计划署为来自175家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资金支持,这些学术机构大多在美国。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