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视频就知道 个性化药物原来并非“私人订制”

中青在线

  不少人可能注意到,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些年困扰周围亲朋的疾病,不再是肺结核之类的感染性疾病,而是恶性肿瘤这样更可怕的疾病。

  而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要比感染性疾病复杂得多!

  如果两个人都得了呼吸道感染,医生开的药物一般大同小异,而且两个人吃了都有效。但肿瘤就不一样了。两个肺癌病人,发病原因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相同的药物,效果因人而异。没有效果的病人,浪费钱、耽误病情,还常伴有毒副作用。

  更复杂的是,肿瘤会七十二变,看到克星来了,换个面孔,就逃避了药物的精确打击。

  幸运的是,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个性化药物”的理念。简单说来就是医生在用药的时候,搞清楚每个病人在不同阶段,到底是哪个基因、哪个蛋白出了问题,适合哪种药物。

  将来我们可以用大数据在平台上给每一个病人建立用药指导谱图

  科学家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按照不同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研发适合不同细分人群的个性化新药,给药物排队、分类,贴标签,告诉临床医生,哪类药物应该给某种疾病的哪类病人、哪个阶段的病人。

  这种“量体裁衣”的用药模式,并非是药物的私人定制和贵族化,而是让更多病人更精准地受益于治疗。

  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领衔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已经正式启动。

  该专项科学家针对“复杂疾病分子机制与分子分型、患者个性化差异与药物敏感机制、药物分层特征与个性化用药模式”等科学问题, 以恶性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人群高发高危、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为切入点,全面开展疾病分子分型、生物标志物和靶标、现有药物个性化、个性化新药等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下面这个视频就介绍了这个专项的科学内涵及创新意义。

  按照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专家的说法,个性化药物研究代表了药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是治疗高度异质性复杂疾病的必然选择,正在成为人口健康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

  文字/视频来源于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GIF图由来点科学(ID:zqbscience)转制。微信编辑: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