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高铁“90帮” 检查850米线路弯腰300次

2017-10-06

  皎洁的月亮高悬在天空,初秋的风有些微凉,几个荧光绿的身影正在云桂铁路普者黑车站站场忙碌着,轨检仪与钢轨的摩擦声和路边的蝈蝈叫声冲淡了这里的寂静。

  昆明铁路局昆明南工务段普者黑线路车间的”90后”副主任陈江,带领着几个”90后”线路工在这里进行线路、道岔的检查作业。

  “一定要按标准作业,必须打开头灯作业。”今晚担任防护员的袁高社再三提醒同伴。

  袁高社,同样是“90”后,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车间里,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他工作认真,能提前预想,是车间公认的“金牌防护员”。

  国庆、中秋八天长假,云岭高铁列车开行增量,他们需要在晚上利用近5个小时的夜间天窗,对850米的线路和6组道岔进行设备检查,以确保高铁运行的安全。

  每过一个道岔,袁高社都要用对讲机询问驻站防护员,确认安全后再让大家继续检查。袁高社身上的信号电筒射出的红色灯光,提醒着这里正在进行作业。

  袁高社说:“在外面,红色代表的是危险,在我们这里,红色代表着安全,只有防护员手中的红灯亮着,大家干活才安心。”

  “轨距减1、水平0……”陈江在不远处手握道尺,每隔3米左右,就将道尺放在钢轨上测量轨距,并向身边的同事进行测量读数。850米的线路,陈江要弯腰近300次,每次弯腰都要进行测量读数和记录数据。他所测量的钢轨间距必需控制在1435毫米正负2毫米之间、轨道平面高低允许有3毫米的偏差,这样才能保证高铁动车的运行安全、平稳,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就要安排作业进行维修整治。

  紧跟在后面的是王海涛与张岳飞,他们推着轨检仪进行检查,王海涛仔细盯着轨检仪的电脑屏幕,眼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蓝光,每走十几米,王海涛与张岳飞都会调出标准数据进行仔细核对,对生成的数据和波形图进行分析,每米线路和每组道岔,王海涛他们都要反复检查至少3次。

  为了防止有误差,他们一般都会多检查几次,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因为他们使用轨检仪检测出来的数据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着高铁运行的安全。

  凌晨4点,他们完成检查工作向工区走去,普者黑站场恢复了宁静。月光下,5个中秋节都没回家的袁高社边与大家说笑着,边用手机翻看着家人才发来的照片。袁社高脸上扬起了幸福的笑容说道:“虽然这个中秋又不能回陕西老家,但我在这里有一个‘90后’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