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刻,中国包机飞越19国撤侨!祖国接你们回家过节了…

中青在线2017-09-30 19:40:36显示图片

  导读

  9月29日22点18分和23点19分,东航两架政府包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赶赴受飓风严重影响的加勒比海地区,接回被困的400多名中方人员。

  无论多远 祖国接你回家

  近日,多米尼克遭遇五级强飓风“玛丽亚”袭击后,通信和交通中断。

  多米尼克共和国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甚至在脸书上发文表示,自己的房顶都被吹走了,房子也被淹了。

  数百名中资企业员工和华侨华人被困,中国驻外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受困同胞,并将他们转移出灾区。

  在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国民航局的部署协调下,北京时间2017年9月29日22点18分和23点19分,东航两架政府包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赶赴受飓风严重影响的加勒比海地区,接回被困的400多名中方人员。

  这两架飞机将飞越19个国家领空,飞向加勒比海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的维尔.伯德机场,把此前从多米尼克转移的中方人员紧急接送回国,往返飞行距离约3.4万公里。预计10月1日深夜或10月2日凌晨,搭载被困人员的包机将返回上海。

  东航上海飞行部迅速抽调机组赴加勒比岛国执行紧急撤侨包机任务

  此次撤侨 创多个记录

  此次在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国民航局的部署协调下,东航紧急海外运输任务创造了东航海外应急救援的多个新纪录:

  一是首次飞越大西洋航线,目的地机场为中国航班首次降落;

  二是往返航程最远、用时最长的一次紧急运输飞行;

  三是从接受任务到完成飞行前所有工作任务用时不到24小时;

  四是涉及16个国家的飞越许可,包括中国在内3个国家的起飞落地许可,共计19个国家的申请与批复,是申请国家最多的一次。

  网友:国家有实力撤侨,人民才有机会撒娇

  截至28日,中方共从多米尼克转移飓风受困同胞487人,中国驻多米尼克使馆能够联系到且有转移意愿的人员已经全部转出。

  9月25日,中国驻安提瓜和巴布达大使王宪民(右二)在安提瓜岛码头迎接从多米尼克转移的同胞。(新华社发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中铁十四局援多米尼克约克峡谷桥项目副经理葛建平负责海外工程项目已有14个年头,其中7年在阿富汗。不过,谈起日前五级强飓风“玛丽亚”袭击多米尼克时,见多识广的老葛也有些后怕。

  “虽然在阿富汗也很危险,汽车炸弹、军事交火时有发生,但是多米尼克这次的危险是切切实实发生在自己身上,亲身经历的危险和恐惧是前所未有的。”葛建平说。

  “飓风来了之后,我的心一直悬着,真正放下的那一刻,是我下船,猛一抬头,第一眼就看到横幅上面写着‘接你们回家’,我真的是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葛建平回忆当时自己随第二批300多名飓风受困同胞25日抵达安提瓜的情景。

  9月25日,部分从多米尼克向安提瓜和巴布达转移的中方受困人员上船后欢呼。(新华社发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有网友评论,“国家有实力撤侨,人民才有机会撒娇”。

  @我的名字叫孙悟空:当你有困难的时候,请记住,你身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叶子113322:看到这种新闻鸡皮疙瘩,甚至想落泪

  @嘉學長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前行罢了

   @悟一个空:祖国妈妈接你们回家过节

  @Zahid宝宝:让我想起了利比亚撤侨,九寨沟地震,东航都是冲在最前面,感动。愿祖国同胞顺利回家。

  @sw_plus:我们生在了一个给予我们和平安全的祖国

  @很矫情的微博:我们不能多国免签,但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接我们回家。我无限感动。我感恩我的祖国,并为之自豪。希望祖国繁荣昌盛。

  这几年,中国式撤侨愈发引人关注,每一次都能激荡起浓浓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向心力。当利比亚陷入战乱,中国出动海空力量“接你回家”,中国受困者过边境没护照,唱一遍国歌就放行;新西兰遭遇地震时,中国大使馆直接承包了当地所有的民用直升机,40个小时后,125名中国游客全部安全撤离……人们愈发感受到,祖国就像母亲,平日里默默付出,危难时挺身而出。

  中国式撤侨感动着国人,也震撼着世界。王毅外长说:“我们牵挂着每一个人。”也门撤侨行动中,有的国家要求侨民自己买票去坐船;有的国家行动迟缓、指挥混乱;更多的国家双手一摊、表示爱莫能助。但中国不仅撤出自己的全部侨民,同时还帮助了十几个国家进行撤侨。中国的侠义、仁爱精神,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彰显了大国的担当。

  无论是逆风而行的中国“暖实力”,还是扶摇直上的中国“软实力”,背后都必然以与日俱增的国家“硬实力”为支撑。无论身处国内,还是漂在国外,强大的国家后盾使“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被善待”。

  《战狼2》最后将画面定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是艺术表达,也是每个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认同。

  编辑:张力友 朱健斌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整理自民航资源网 (钱文晴)、 人民网(王初)、 北京日报 (作者:鲍南)、新华社(记者崔元磊 李丽洋)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