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名单里 没有我的母校

中青在线

  #十年二十年后,成名演讲时,大大方方地说出我的母校不是“双一流”才是最酷的吧 #

 

  三年前,大二寒假开学的时候,我拎着大包小包从火车站打车到学校S大。

  出租车司机得知我的目的地,连连说:“好学校啊,S大是985还是211来着?”

  我尴尬地笑笑:“都不是啊。”

  出租车司机诧异道:“啊!不是吗?”

  我急忙解释从老师、师兄那里听来的当年评选出了怎样的状况,母校如何功亏一篑,倒在入选的最后一步,心虚地证明母校其实配得上211。

  后来的几年里,这样惊讶的眼神我看过了太多次。仿佛所有人都觉得,以一省名命名的大学本就该是985或者211。很多次我都想,算了吧,不要解释了,被误会成985、211感觉还是蛮不错的,而且解释时说的那些当年的传言早已经随着时间变得令人难以信服,听众听完后意味深长的“哦”比学校本身不是985、211更加令人不舒服。

  图/俊海魚

 

  高考之后,父母想让我学财经,可我特别想学语言。

  他们最后也没拗过我。我被录取到了这里,一个语言类专业排名靠前,离家两千多公里,非985非211的学校。

  “双一流”入选名单公布的那天上午,妈妈一个电话打过来,从我高三不好好学习,高考没发挥好,一直数落到我填报志愿时的不听话。

  “以你当时的分数,怎么说也能擦边上个双一流的啊”、“非要去一个专业强的学校。哪里强了,连一流学科都没评上”、“别说以后工作不好找,就连考研面试,人家也会看本科‘出身’,你这个傻丫头真是气死我了……”

  妈妈语气里的失望穿过大半个中国的距离,给我早已疲惫不堪的心上又多划开了一个伤口。

 

  一年前,我的专业课老师对我们说:“2008年的时候,我们信心满满,全校上下倾尽全力,希望能够赶上211高校新增名单。”

  “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失去了跻身211行列的机会。所以这次“双一流”,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

  大半年的时间,这个刚刚三十来岁就有二十多本译著的年轻老师,和其他许多老教授一起,努力地备课上课,还花了很多心思重新录制了质量更好的慕课视频。

  这一年,入选“双一流”成了全校上下的最高目标。就连没有文化打扫卫生的阿姨都知道有什么重要的大事即将来临,每天的道路清扫的格外干净,所有人上下一心厉兵秣马地为此准备着,殷切期望着入选名单公布的那一刻。

  名单公布,母校落选。这个像哥哥一样的大男孩,讲着讲着竟然在讲台上眼眶一红。所有人仿佛生了一场大病,精气神都被抽空了。

  图/小水滴

 

  打开学校的论坛,气馁、无奈、伤心扑面而来。很多学弟学妹感慨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去另一个更有前景的学校。

  其实没有必要抱怨,如果当时的高考成绩能上985、211的不错专业恐怕没有几个人会选择非重点高校,既然当时的努力不够,为什么又要在自己以一个较低的门槛入学后、毕业后,苛求自己的母校能够成为更耀眼的存在呢。

  从来没有学校配不上你,有的只是你的努力配不上那些名校。

  是的,也许这次落选“双一流”,母校让你失望了。但其实能让母校的变得更好的,也恰恰是你们。

  “母校”两个字,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赋予这两个字意义的,是在这里的人,和这群人可以在这里做的事。

  放下过去的骄傲,不必期待虚无缥缈的光环,去多读些书,这远比打嘴炮、讲历史更能够证明些什么。没有光环的庇护,有时能让人更看清自己。人不必为了头衔而活,对于我们这些身在这里的人,这是一个该低头深思的转折点。

  因为当我们走出校门,就是一个个母校的代言人了。无论是接着读书,还是选择工作,绝不能让共事的人,因为我而说出:“你看这个小孩是XX大学毕业的,不是'双一流'出来的就是不行。”

  甚至,我还有多一点的期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打心眼里因为我而觉得:“就算XX大学不是'双一流',毕业生也很不错嘛。”

  如何能够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不要让还在这里的人再次体会我们今天经历的所谓“气愤”和“伤心”,这才是我们在骂过痛过之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正如鲁迅所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没有炬火,就试试看成为萤火吧,就算为了自己,也要使劲发光发亮。

  十年二十年后,成名演讲时,大大方方地说出我的母校不是“双一流”才是最酷的吧。

  -- 今日作者 --

  编辑/Bella

  头图/俊海魚

  

责编:于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