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推出DIY研读课 | 上什么课由学生决定

中青在线

  3年前,南京大学开始“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面向全校本科生推出“悦读经典计划”,DIY研读课程是“悦读经典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课程中同学们仅是扮演着选课与上课的角色不同,南京大学的DIY研读课从课程设置到开课、授课,全部由学生主导完成。

  开学季即将来临,南京大学将面向全体本科生(包括2017级新生)推出50门“DIY研读研究系列课程”。这是由南京大学悦读书社、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和相关院系联袂打造。

  与传统课程中同学们仅是扮演着选课与上课的角色不同,南京大学的DIY研读课从课程设置到开课、授课,全部由学生主导完成。学生按照选课流程通过遴选后,在开课的前两周内可以先试听,教师根据学生试听表现和对课程教学要求的适应度作出微调。课程采取研讨的形式,每个课堂一般15个人左右。

  揭秘DIY研读课?三大特色颠覆课堂

  传统课程一般是由学校与院系邀请教授开设,同学们仅是扮演着选课与上课的角色。而南京大学DIY研读课从课程设置到开课、授课,全部由学生主导完成。南京大学教务处老师于天禾介绍说:“DIY研读课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DIY研读课拥有三个特色:一是教授由同学邀请,邀请为同学们所欢迎的、程度高的资深教授;二是上课内容由同学与老师约定,学习为同学们所感兴趣的;三是上课形式联合理论与实践、基础巩固与学术探索、老师授课与学生研讨,自成一格。并且,DIY研读课是不断更新的,绝大多数课程只在该学期开设。

  学生社团助力DIY研读课诞生

  南京大学悦读书社创办于2015年9月,是挂靠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和南京大学教务处下的一个学生自主研习研读的学术机构,也是“悦读经典”计划施行后创立的一个学术性社团。

  “悦读书社”现任社长、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汪斌是策划者之一,他介绍说,当时学校安排的通识课都是大班上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通识课内容较为浅显,适合大一新生,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来说,他们会希望有更高层次的课程。我们就想开设这些小班研讨课,让同学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据了解,这是国内高校首开以学生为主体的DIY研读通识课。社团成立以来,已邀请校内外一流教授为我们开设了百场讲座和近五十门研读课程,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学提供了优质平台。

  该社团经过长达两个多学期的筹备,包括广泛征集意见以及与教务处协商后,独立开设了本科生研读研究课程,即DIY研读课。2016年秋季学期起,南京大学DIY 研读课推出首批6门课程,2017春季学期继续推出32门;2017年9月开始,课程将增加至51门,近1000人选修。

  发展:从中文到外语,从人文到理工

  南京大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DIY研读课的基本结构:DIY研读研究课程+本硕(博)合开课程。其中,本硕(博)合开课程是将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向本科生开放选修,助益于他们将来研究方向的确定。

  据了解,DIY研读课的程度高于新生研讨课和通识课程,而又不同于硕士生、博士生课程的高度专业性。它可以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的过渡课程,既满足本科生学术基础学理素养的养成,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兴趣与学术研究素养。

  由长江学者、文学院程章灿教授在2017年春季学期为本科生开设的DIY研读课程“《世说新语》研究”,广受学生欢迎。选修的本科生涵盖了文理众多院系。课程还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六朝石刻进行了相关考察。

  海外教育学院的学生李雨萌上学期选修了《四书》的研读课,她说:“课堂上,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许多阅读材料和学习任务,虽然课程负担有些重,但我们确实在经典文献的研读中获益匪浅。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提出问题、表达想法、阐明观点。”

  展望DIY研读课未来的发展,汪斌说希望能涉及更多的学科,“DIY研读课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质量和广度。”他说,目前DIY研读课比较偏向人文社科,理工类课程比较少,选课的同学也更多是人文社科专业。这个学期增加了小语种课程,下学期会尝试增加更多理工科的课程,健全学科谱系。

  据悉,南京大学将对研读课做进一步拓展——开设外语(小语种)文化类课程,将阅读从中文文献向外文原著转变,让同学们接触到第一手的外国学术文化。

  羡慕吗?

 

综合 / 中国青年报、金陵晚报

编辑 / 唐微、聂亚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