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青年视频 | 徐义林:江南扇王的传奇人生

    本文系青团子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七月的苏州,烈日炎炎。苏州大学“我在苏州修文物——记录传承姑苏文化实践团队”前去拜访了苏扇大师徐义林。苏扇徐摇清风来,为炎炎夏日送来一丝清凉。

    折扇是扇子的一种,其形态窈窕、方便携带,既实用又雅观,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物。

    要做好一把折扇,扇骨是关键。“苏州自古文人雅士多,做出来的扇子要有品味。”扇骨如风骨,需竖直挺拔、清峻不阿。

    徐义林,人称“江南扇王”,是苏扇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老今年已经83岁,却依然精神十足。他的手下诞生出了众多姿态多样、精巧文雅的扇子。

    一进他的家里,便可以看到一个柜子,柜子里是他多年的珍藏。徐义林从柜子中拿出一本《徐氏扇谱》,这是他多年的心血之作。他指着扇谱,又结合实物,讲解了不同扇子扇节、扇尾的区别。

    传统折扇的扇节分三种:躺节、站节、庙门节。躺节弯曲有弧度,站节笔直,庙门节处于而这中间,又称美人节,“漂亮又大气”。扇尾分圆头、燕尾方、方根三种基本形状,徐义林在传承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150多种更丰富的姿态。

    好扇子的决定标准主要是两个:原料和做工。“选料要选冬竹,冬天被打了一层霜的竹子,像冬瓜皮的那种。六到七年的竹子最好,不会蛀、不会霉,太老的竹子筋会粗。”

    桃花坞小巷蜿蜒,走进小巷深处,距离徐义林家不远处,有一个不足五平米的工作室。那些精美的扇子就是在这里被制作出来的。

    他简单地展示了制作扇子的基本过程。选料、削边、打眼、打磨、挖肩、小骨配色、锉头……好扇子的决定标准主要是两个:原料和做工。“选料要选冬竹,冬天被打了一层霜的竹子,像冬瓜皮的那种。六到七年的竹子最好,不会蛀、不会霉,太老的竹子筋会粗。

    一般常见的扇骨是上下宽度相通的,而燕尾扇收腰需要“搒”的技艺才能完成。需将镰刀状的刀绑在身上,将竹片削成需要的形状。扇尾精巧的哪些形态,都是用这样的一把刀削出来的。扇子那些精巧的造型,都出自这样一把近半米长的刀。

    “刀磨得好、磨得快,切的时候就迅速、平滑。”做之前需要把刀上的一根长带绑在腰间,用膝盖抵着刀以稳定,膝盖上很快被压出一道道红印。“我现在年纪大了,腰就吃不消,年纪轻的问题不大。一把扇子造型好不好看就靠你手上的功夫。”

    做的时候一只手架在刀上扶稳,另一只手将竹片靠在刀锋上削出各种形状。削的时候要把线条拉直、拉实,这样扇子摸上去才会平滑不扎手。手上力度没有把控好,稍微偏一点,就会割破手;而徐义林扶刀的另一只手,早就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做这个太辛苦了,所以别人都不愿意学。”徐义林收了十几个徒弟,现在依旧在做扇子的只有三、四人。“我从业七十年,从来没有改过行。做扇子是没有穷尽的,活到老,学到老。”

    而今,徐义林的儿子徐家东继承了他的衣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徐老很是骄傲:“他做的扇子有些比我的还要好,我的扇子不会失传了。

责编: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