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同学,你的课本变啦

北京晨报

  新学期将至。在新高考改革的步伐逼近下,9月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他们的教材及课时安排也将受到影响。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新高一人教B版数学教材难度降低,部分章节被删减;语文虽沿用旧教材,但将增设阅读、写作、表达等“活动课”。

  数学教材

  整体难度降低

  删除六大章节

  2020年,本市将正式迎来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次“验兵”,今年9月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成为首批“尝鲜”的人。新高考政策下,学生不再分文理,高考数学卷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这让今年的新高一数学教材发生了新的变化。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高中数学教研主任王肖华以海淀区高中数学教材人教B版为例做了解读。

  章节变化

  删除

  新教材共删除了6大章节,其中包括必修三第一章的算法初步、选修二和三的不等式和线性规划问题等。

  增加

  增加了选修一的数学建模。

  整体结构

  新教材的必修章节仍然为5个,但是以往会考的考试范围是必修一至必修五,如今则只要求从必修一到必修五的第一章节。

  难度情况

  新教材整体难度降低,有偏重原来文科生的倾向。比如,常用逻辑用语、统计案例、圆锥曲线等章节虽然保留,但教材难度依照原文科生教材的难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章节则按照原理科生教材的难度。

  讲授要求

  王肖华告诉记者,新教材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大有突出学生学科素养的趋势,其中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数学文化和数学史的讲授。比如,此次新增的数学建模章节就是侧重数学的应用属性,这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另外,新教材也要求教师对某一数学知识点由来的讲解,即数学史。曾在校内开设过数学史选修课的王肖华表示,“数学史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和热爱有帮助,他们也能够从数学家发现某一数学定理的故事中得到激励,从而更好地、更深入地研究和学习数学。”她认为,这也是新教材想要起到的作用之一——为学生的高等教育甚至更长远的人生规划早做准备。

  教师影响

  教材的调整和新课标要求也对教师日常教学产生了影响。王肖华介绍,新教材在增设“数学建模”章节的同时,提供了一些数学研究课题的资料。目前,教师们正在根据以往校内类似选修课程选用的研究课题进行筛选和整合,为学生增加这类素材。此外,老师们也将开设数学史、经济学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语文课堂

  教师讲授为辅

  将设计更多活动

  与数学教材不同,今年,人教版语文教材沿用旧版,新高一学生将“用旧教材参加新高考”。教材虽然不变,但教学方法却会出现调整,十九中高中语文教研主任窦爽透露,未来课堂上将增加活动设计,老师将从讲授者变为活动设计者。

  她透露,新课标要求将语文教材整合为15个任务群,并按照专题划分,分散在必修、选修章节中,其中包括文言文、散文、新闻等任务群。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能力。而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则表现为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之间又是相互递进的关系,因此需要教师将各项能力和任务之间整合。“我们就要通过设计阅读、写作、表达这样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她认为,以后的课堂可能以学生互动或自主活动为常态,教师的讲授则为辅助。

  课时调整

  开设拓展类选修

  语数英被压缩

  受教材调整的影响,部分章节缩减或删除,课时便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数学选修二、三中删除不等式和线性规划问题章节后,课时将减少8个。此外,在新高考政策的影响下,学校将在高一年级为学生开齐开足史、地、政、理、化、生等课程,势必造成课时的整体变化。

  据王肖华介绍,开学后,高一年级数学将由以前的每周5节变为每周4节。另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学校语文也将调整为每周4节课时,英语每周3节课时。但另一所高中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仍旧保留语、数、英每周5课时不变。在主科课时调整的同时,其余多门学科也作出微调,史、地、政、理、化、生分别调整为每周2节课时。此外,为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并了解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学校将开设丰富的学科拓展类选修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凭学生自愿选择。

  课程安排

  应对3年后的“3+3”

  高二生物提前上

  在课程安排方面,原来设在高二开设的生物课程将挪至高一,而信息技术课程将错后至高二开设。该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为应对3年后的新高考改革,去年,本市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其中提到,2020年北京高考科目将采取“3 3”科目选考的方式,高考满分分值仍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为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学生可从中任选3科选考,即参加等级性考试计入高考成绩,另外3门未计入高考成绩的学科学生仅参加合格性考试即可。为此,学校会积极引导学生在高一一年时间深度了解6门学科,并确定“6选3”中的3门学科,其余3门科目尽快通过合格性考试。

  ■记者手记

  回归本真才能学得鲜活

  如果说2020年是北京新高考改革的元年,那么今年一定是北京学校和学生参与新高考改革的开局之年。从这一年开始,学生可以不再唯高考一次性分数为升学论、文理科可以不再泾渭分明、6门学科可以不再“一刀切”结业……新高考改革将给学生带来更多自主选择,真正回归教育的本真——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分别对待。

  9月新开学的高一学生是自由的。史、地、政、理、化、生门门开齐,为了满足个性与需求,学校还将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课程,学习或许将变成前所未有的多彩、充实。他们还必须得是自律的。因为新教材、新课标、新课时的全新亮相下,只有尽快投入、发现兴趣和特长才能让他们提早完成“合格性考试”,在水平上胜人一筹,从而获得高校的更多青睐。

  好在浙江、上海的“三位一体”考试方式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启发和引导。也相信新的高考政策会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空和肥沃的土壤。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