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学者发现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高发新机制

中青在线2017-07-05 08:19:41显示图片

    中青在线讯(常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凯)日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丁忠仁课题组首次揭示了糖尿病人血小板P2Y12受体高表达、异常激活的现象、机制、反向激动剂的治疗学优势,不但为糖尿病高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原因找到了一条新的重要线索,也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关研究成果以《糖尿病人血小板高表达自发激活P2Y12受体》(Platelets express activated P2Y12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diabetes)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AHA)官方期刊《循环》(Circulation)。博士研究生胡亮为第一作者,丁忠仁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叶红英教授课题组参与了研究。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目前我国11.6%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占全球总糖尿病人数的25%左右,有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血小板异常激活作为中风、冠心病等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人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常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部分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无法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丁忠仁课题组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大鼠血小板上P2Y12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发生受体自发激活,在无激动剂结合的情况下向胞内传递受体激活信号,导致血小板异常激活、体内血栓形成增加;与2015年FDA新近审批上市的抗血小板新药坎格雷洛(cangrelor)相比,反向激动剂ARC-78511对于P2Y12受体高表达且自发激活的糖尿病人血小板有更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更显著的抗血小板、抗血栓作用;ROS-NFκB信号通路激活是血小板P2Y12受体和多种炎症因子表达异常增加的幕后分子机制。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为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