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迟到了》:佳奈“脑内小剧场”开演

2017-07-04 05:42中青在线

  《妈妈迟到了》

  [日]本下泉美/著

  [日]冈田千晶/绘 李秀芬/译

  郑州大学出版社

  让人印象深刻的古诗词不必有复杂庞大的叙事,只要能刻画出一个情境就好。比如,描绘儿童形象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或者“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字数寥寥,却极富画面感。人物如在眼前,像一幅速写,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住了瞬间的横截面。

  绘本故事也是如此。日常的场景和情绪自有其动人之处,如果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个瞬间,将其描绘出来,生活就会变得神奇而魔幻。绘本通过图画中光和影的变幻,对人物和场景的刻画更直观,更容易被读者感知。

  《妈妈迟到了》描绘了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一幕:到了放学时间,妈妈迟到了,要晚一点才能接孩子。这段时间,妈妈可能正匆匆地乘坐交通工具,在赶来的路上,内心充满焦虑;而幼儿园里那个独自等待的小朋友呢,他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画面中,天色渐渐暗下来的黄昏,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被爸爸妈妈接走,小女孩佳奈独自玩着玩具小熊。她看起来不动声色,心里也一定有隐隐的失落和疑问:妈妈怎么还不来啊?这期待淡淡地落在脸上,手上的玩具没有放下来,表情却有点落寞,鼻子酸了酸,委屈得想哭。

  老师走过来,轻轻地安慰她,陪她一起等待。工作了一天的老师尽管不能按时下班,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温柔地说着“没关系”。成人的安慰是好的,但幼儿园是一种社会场合,想要扮演“懂事的孩子”,焦虑只能隐藏起来,表现得很乖。

  还好,孩子的世界是有魔法的,佳奈可以靠自己的“脑内小剧场”来排遣心中的不安。

  在佳奈想象的世界中,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有重要的朋友玩具小熊陪着她。小熊拉着佳奈的手,让她不要哭,并引导她想想以往的经验,来解释妈妈迟到的原因。

  首先,是不是电车出了故障?电车故障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会有动物们帮忙推着电车前进的。佳奈顺着小熊的思路,脑海里出现了更具体的画面:大象、河马们推着电车“嘿哟嘿哟”地喊着加油……可是,妈妈怎么还不来,她在干什么呢?

  小熊又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妈妈去车站附近的蛋糕店买蛋糕了。佳奈马上联想到,妈妈也许为了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挑花了眼,花了不少时间。她买了一个巨大的蛋糕,只能小心翼翼地抱着它慢慢走。

  想到这里,佳奈打开了想象的翅膀,她联想到妈妈也可能去买气球,因为前几天自己在游乐园买的气球瘪了……

  佳奈和小熊的对话,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积极思考的过程,她的思维开始发散,也运用了同理心——妈妈拿着蛋糕会走不快,被气球带着飞上了天可能会找不到路,妈妈也想很快见到自己,会努力奔跑。

  在想象妈妈由小鸟带着飞到了幼儿园的时候,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妈妈真的来了!佳奈的表情明快起来,她丢下小熊,甩开胳膊使劲儿跑,扑进妈妈的怀里。等待的焦灼烟消云散,虽然妈妈手里并没有预期的蛋糕和气球,但那些都不重要,妈妈平安到来就是最棒的事情。

  电影《头脑特工队》的主角莱利,小时候也有个想象出来的朋友“冰棒”。它的身体是粉红色的棉花糖,有着猫的胡须、浣熊的尾巴和象的鼻子,陪她度过了童年的许多时光,还曾梦想一起上月球。

  每个孩子都曾有过陪伴自己的“冰棒”,只是它们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佳奈的“冰棒”是一只玩具小熊,平时它就躺在玩具箱里,在佳奈孤独的时刻安慰她,完成任务后又功成身退,静静地待在教室里,好像就不曾拥有过能让一个小女孩开心起来的“魔法”。

  故事的最后,佳奈告诉妈妈,白天在幼儿园玩了折纸游戏,但她不会说的是,妈妈没来之前她和小熊之间的对话。妈妈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曾坐着一辆被河马、大象们推动的电车,又乘了气球由小鸟带路——那是佳奈的“魔法”世界。

  人生总会经历诸多等待,愿我们都能像幼儿园小朋友佳奈那样,学会往好处想——不管怎样,妈妈一定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