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01发射塔架:长征五号从这里飞向太空

中青在线2017-07-02 14:53:00显示图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通讯员 赵彦勋 张文军

    我叫101发射塔架,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顶梁柱,长征五号就是我一对一的搭档。去年11月3日,他从我这里第一次飞向太空,一时间火遍中国,人们亲切称他是“胖五”,我作为他在地球上的飞天起点,也跟着沾了光。

    人们来看发射,最先看到的,往往是我高大威猛的外形——这并非大话,我身高92米,可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接着,可能会看到我身披的银白外衣,点缀正蓝、橙色的各类装置,搭配上海南岛的椰风海韵,好不美哉!

    美中不足的是,七月海岛,火辣辣的阳光晒得皮肤生疼。而且,每次长征五号飞天的时候,都要喷出高温火焰,我要忍受双重的高温考验。

    好在,发射场建设者给我定制了一套“降温”装置。为了将发射时高温高速燃气及时顺畅地排导出去,避免冲击波、反射波破坏火箭,我脚下的导流槽采用双面四流道气动外形,在底板中部建设导流锥,并在表层大面积采用耐火混凝土,确保耐高温、耐冲刷。

    建设者还为我特别定制了一套喷流降噪系统,在火箭点火前,塔顶蓄水池中的550吨蓄水,会经由两根直径1.8米的管道输送至塔底,在减小燃气流对导流槽冲刷的同时,吸收部分声能,达到降低发射噪声的目的。

    如今,长征五号又要从我这里飞天。由于创新优化了测试发射模式,缩短了火箭测试周期,他在发射前3天,才来到我的怀抱。

    这期间,我会合上回转平台,让他免受风吹雨打,为测试加注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也会给火箭连上大流量加注管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为它加油鼓劲。

    我身边的四座避雷塔也会用钢缆“手牵手”,防止突如其来的雷暴有机可趁。

    发射当天,我会依次打开双臂,把舞台交给火箭和航天器,为他们远征星辰大海默默助力。

    身在我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我也有一些成长的烦恼:丰富的地下水威胁我的根基,海风盐雾腐蚀我的皮肤肉体,台风暴雨、烈日酷暑更是家常便饭。除了环境的考验,还有超大型非标回转系统安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等难关。

    然而无论什么困难都能化险为夷,因为有好多建设者、试验团队与我日夜相伴,他们从天南海北聚集到我家,一路呵护我的成长。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周湘虎。为了让我健康成长,他长期钉在工地,由于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和过度劳累,工地上他突然视网膜脱落,虽经治疗,但左眼永久失明,右眼裸眼视力为0.04,戴上1200度眼镜也仅0.25。

    出院后,他忍受眼疾,毅然回到施工一线。为这事,他家小姑娘可没少吃醋,说他在我这个孩子身上倾注的心血比亲生女儿都多。

    还有一些发射场建设者,我也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他们顶着烈日、吊在高空,深入泥坑、趟进积水,用勤劳的双手默默地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创业者是他们共有的名字;航天梦的追梦人,是他们身上共同的标签。

    2015年,经过合练任务的磨砺,我和我身边的“201发射塔架”兄弟克服了全新技术状态、全新测发流程等“七新”挑战,具备了实战能力。2016年,我们惊艳亮相,取得了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两型火箭首战成功的好成绩。

    今年4月20日,201兄弟又成功托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天宫二号”加油助力。看到兄弟塔这么风光,我也不甘落后。这不,当前我正努力备战长五遥二火箭,年底,嫦娥五号也将到来。

    对了,我出生于2010年9月,现在7岁了。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我总觉得未来有着无限可能。无论是“嫦娥”姐姐的落月之旅、未来火星之行,还是向更深太空的迈进,都将从我这里启航,走向人生巅峰!(教育科学部编辑)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