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考试作弊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Panopath过来人(id:Panopath_liuxue)

    本文已获授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考试月来了,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

    考试监考再严,作弊事件还是屡屡发生。

    轻则当事人受罚,重则可能会导致所有科目考试成绩取消或者干脆考试取消。

    那么,我们很想知道 “那些考试作弊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故事。

    -我今天才敢说出来的“秘密”-

    这几天,又是几千考生涌向“万人坑”,去参加“美国高考”SAT,三年前,我也是参考大军中的一员。

    我一共考过四次SAT, 三次在亚博。只有那次五月份的考试,我印象最深。因为那场SAT,隐藏着我的两个最深的秘密。

    第一个秘密

    那场考试我用了“机经”,当时有句话叫“机经押中一次,少背一年单词”。

    那场考试,“机经”中了,我不知道因此提了多少分。

    但这件事一直是我的心结,一直到十月份我没用机经又考了一次,成绩比之前还高,才解开这个心结。

    第二个秘密

    当时与我一起去香港考试的“室友”,她买了答案就是所谓的时差作案,在厕所里用手机看别人发来的答案。

    那次她考了2250(老SAT)要知道她四个月前的成绩还只有1800。

    还记得那场考试,考前一天,在酒店房间,我吭哧吭哧地背机经,非常紧张。

    她倒是很悠闲,翘着二郎腿在床上玩手机。

    忽然她说,

    “诶,机经可以借我看看吗?”

    “哦,可以呀......话说,你心态好好啊...”

    我递给她机经,随便聊了一句,没想到她说

    “那可不,我买了题,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也许她认为,在我给她看机经,她告诉我她买题的那一刻我们之间的关系从同伴上升到了同谋。

    这种特殊的关系,在之后一长段时间中成为她向我透露黑暗秘密的纽带。

    坦诚地说,与她的对话也不断的挑战着我内心对于诚信的看法。

    她认为,作弊不单纯是个道德问题。在她眼里,作弊是一种权衡,世界上没有完全诚实的人。每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作弊,会说谎,会钻规则的空子,这完全取决于人对于“利益”和“风险”的权衡。

    比如当时在房间,她问我

    “怎么样?我到时候把题发给你?”

    我说:“不用了,我不想作弊。”

    她说:“难道看机经不是作弊的行为吗?”

    我回答:“可是机经大家都有啊....”

    她说:“你现在的意思是,大家都作弊就不是作弊了吗?”

    我说:“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家都有机经,我没有机经。对我来说就不公平。”

    她说:“如果你想谈论公平,有的人上补习班,有的人上更好的补习班,有的人没钱上补习班,这哪里公平了? 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考试。你应该在乎的不应该是公平,而是你怎么考的更好。”

    我说:“但是作弊被发现肯定会受到重罚。”

    她说:“所以其实你只是觉得,买答案在厕所里看很容易被发现,‘被发现的后果’不值得你‘作弊得到的成果’,如果假设你作弊100%不会被发现,你会答应的。”

    我说: “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

    在这个时刻,我已经太过害怕继续和她辩论下去了。我害怕是因为这样的逻辑有一定的道理。

    在内心深处,比起维护整个考试的公平,我作为一个考生,更在乎的难道不是拿一个更高的分数,去一个更好的大学?

    如果真的可以因此去一个更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等同于“好的未来”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目标啊。

    -那些作弊的人,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有人可能要说,作弊并不能代表你就能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啊,她只有SAT分数高了也没用啊,她学校成绩,活动,与标化成绩不匹配,申请的时候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来。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她录取了全美前20的好学校。

    毒鸡汤,一个SAT会买答案的人,难道成绩单不会造假,活动不会买,文书不会找人代写吗?

    留学市场钱很多,在监管和惩罚机制都跟不上的大环境下那些做灰色生意的机构,只要哪里有“市场”,哪里就能补上“服务”。

    多少人申请大学,连自己的CA密码都不知道,都是中介老师一手搞定。

    这些人不在乎他们的行为会对整个中国学生群体的诚信造成怎样的打击。

    而那些作弊的人,他们作弊的目的就是升学,怎么会不做全套?

    作弊理应有相应的后果,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规则就有漏洞。作弊会不会被发现是一种概率。

    我们无奈地看见,那些利用了漏洞而没被发现的人,他们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买了题,进了理想大学,都三年了,她也过得好好的没被退学。

    那么难道作弊只要不被发现,就是有利无害的事情了吗?

    这个公众号的三观也太不正了吧。

    -其实,故事还没结束-

    根据我后来对于她的观察和交流,我发现,作弊对于一个人的危害不止于被发现的风险,还将影响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对于一个作弊犯来说,“就这一次,这件事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这是最后一次了。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做人”。

    往往是他们每一次作弊的开脱。

    但是现实是,当你撒了一个谎之后,往往要用更多谎言填补,因为申请时造假,学生学术实力的鸿沟只能靠更多的欺骗来填补。

    后来,从与“买题姑娘”的联络中我了解到她去了她那前二十名的学校,发现她写出的Paper都是拿C的水平。

    之后她的Paper都是找网站代写的。她说:“现在的网站,明码标价,Double Space还是Single Space, APA还是MLA,下单简单的就像挑鞋码。”

    她不适应美式课堂激烈的讨论课辩论环境,在课上一言不发,然后她在教授Office Hour大哭,Play Race Card,把自己的B变成A-。

    她在考试前勾搭学霸,把对方的答案誊写到自己的卷子,然后大大方方地签上Honor Code。

    -Cheaters gonna cheat-

    这几年来,她没有因为作弊没被发现,踏踏实实地补上她靠作弊掩盖住的实力缺陷,反而变本加厉地作弊。

    因为每一次撒一个新的谎,要弥补的东西就变得更多,而不劳而获的感觉真的太轻松了。

    不劳而获的感觉就像毒瘾,就像一个被包养的姑娘未必真的很缺钱,只是出卖肉体赚钱真的太轻松了。

    至于代价,那是延期出现的,它可能出现在5年后,10年后,从破坏别人的家庭,到自己完全失去组建家庭的能力。

    这一个个名牌包将在十年后不可逆地毁掉自己的生活。那些陷在不劳而获的快感中的人,并没有这么长远的目光。

    其实作弊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腐蚀你的道德底线,而道德底线是很难修复的,你将更容易犯下更大的错。

    最后,即使踏踏实实努力也可以做到,但一个长期作弊犯将会在“脚踏实地”和“走捷径”当中果断地选择捷径。

    我认为,在不断地以谎圆谎中,“买题姑娘”并不快乐,她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看不惯身边所有过的比她好的人。

    我们的一位共同朋友,很有数学头脑。虽然被中介坑,去了一个没人听过的普通大学。但凭借着搞竞赛的头脑和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他终于在今夏拿到了谷歌的实习。

    我与“买题姑娘”聊到他时,我说“真是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她白了一眼,对我说,“金子是在哪儿都会发光。 那如果是石头,但是想过金子的生活呢?”

    那时,我在她眼底看到了深深的阴郁。

    其实,她也有机会让自己成为金子,相反,“好不容易”进了一个很好的大学,这三年来,她不但没把自己落后的东西补上,更没有认真去学任何东西,只通过作弊一次又一次的偷懒,实力上的差距,只会越来越难以粉饰。

    而她也意识不到自己“所得”的生活多么珍贵,反而无止尽的对得不到的虎视眈眈。

    我终于明白,一次又一次的作弊,侵蚀的不止是她的道德底线,还有她感受幸福的能力,不择手段“得到”的快乐,就像吸食毒品带来的短暂快感,而快感过去以后的空虚,只能使用下一次 “不择手段”来弥补,像行走在无尽的白夜中,她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责编: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