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新诗的本土性研讨会在湘召开

中青在线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4月28日,第二届栗山诗会暨百年中国新诗的本土性在湖南湘阴召开。栗山是湘籍著名诗人、评论家周瑟瑟的胞衣地,自去年在栗山举行过周瑟瑟诗集《栗山》朗诵与座谈会后,决定每年春天举办一次栗山诗会。本次活动同时是湖南省诗歌学会第31期诗歌沙龙。

    参加诗会的诗人有周瑟瑟、梁尔源、罗鹿鸣、谭克修、路云、黄明祥、雷武铃、李不嫁、梦天岚、陈惠芳、肖歌、吴茂盛、赵海洋、汤红辉、周春泉、徐汉洲、幽林石子、杨自章、周伟文、马迟迟、何青峻、李冈、张灵均、叶菊如、朱开见,以及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岳阳市作协主席、岳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东明、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评论家杨厚均、湘阴县副县长汤静、湘阴县政协副主席、县文联主席熊国庭,湖南本地文艺界代表、朗诵艺术家50多人。活动由湖南省诗歌学会、岳阳市诗歌学会、湘阴县文联、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卡丘》诗刊主办,由湘阴佰嘉丽景酒店、湖南南泉文创公司承办。

  周瑟瑟说,在我的故乡举办“第二届栗山诗会”与研讨“百年中国新诗的本土性”,对于我个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我的写作当然是从故乡出发,在外转了一大圈又回到故乡,这甚至是大多数人精神漫游的普遍路径。今年恰缝新诗百年,我们讨论“百年新诗”不可不谈其“本土性”。我与《卡丘》诗刊的同仁们近年在做“中国诗人田野调查”,我们关注的是乡村重建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人的变化,我还提出了元诗、方言与启蒙写作。栗山做为一个诗歌方言成了我的元诗的重要部分,我从栗山的写作中找到了“语言的本土性”,我的诗歌语言与我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内在的呼应,我不写与自身的语言体验无关的诗。

  梁尔源认为,本土是诗产生的原始根基和先天养份。如果一个人的诗不能显示其个性和特点,其重要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诗歌本土的先天基因的变异和养份的缺失。因为一个诗人的原始创作激情,一般都来源于植根在本土的初始的、纯净的、真挚的冲动但本土性的坚守,容易让诗歌不自主地陷入一种狭隘的美学局限,过分地强调本土性,会让现代诗歌趋同民歌的创作思维。诗歌的本土性,还体现在创作上对开放性的排斥。体现在传播和受众上,容易囿于区域性。因此,诗歌一方面不能摆脱植根的本土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坚定打破本土的藩篱,兼容并蓄大千世界的创作养份。

  此次活动中,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卡丘》诗刊共同向湖南诗人黄明祥授予第二届栗山诗会“2016年度诗人奖”,褒奖他以刻刀般的手法,写出了有硬度的作品,以赤子之心,拍摄出诗意电影《栗山:父亲的床》。在诗会现场向其颁发了获奖证书与水晶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