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两个答辩”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青在线2017-04-14 04:21:12显示图片

  怎样才能把最优秀的大学生选进党组织,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华东理工大学已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链条”,而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则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两个答辩”严把发展对象入党关,确保学生党员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入党还需要像毕业论文那样“公开答辩”?是的。从1987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制度已整整施行30年。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进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

  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现场答辩、给出答辩意见,这4个步骤的落实,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开、公正、民主。

  抓好教育培训,则为入党“公开答辩”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初级党校由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中级党校由学院二级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进行轮流培训;高级党校由学校组织部门、党校负责,对发展对象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三级党校”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入党,为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既严肃又亲切”,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140班诸秋纯同学看来,入党“公开答辩”更像是一种双向教育:答辩中,发展对象的自我陈述,展示了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过程;而对答辩小组、支部成员和参会群众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既能强化其思辨能力和党性修养,也能在更多同学中普及党的知识。

  应化141班赵彦博同学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入党“公开答辩会”的主持人。2015年,她通过答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4月11日,作为主持人参加答辩会,她感慨道:“答辩会不仅可以考核新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还能督促老党员不忘党章党史,铭记作为党员的宗旨目标。”

  一场“公开答辩”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各二级学院已形成包含党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个人问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每次答辩都会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

  “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增强了考察的可信度和操作的透明度,把住了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徐永桢老师说,“这种庄重的仪式感,也强化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少数党员入党后,容易出现思想上放松要求、先进性发挥不够、组织观念淡薄等情况。如何对入党后的大学生继续加强教育管理?

  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首创并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

  华东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五六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情况,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最不符合党员身份的事情是什么?” “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现场,当学生党员的回答与平时表现一致时,就会得到全场的掌声。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