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诈骗业务员太“体贴” 老人知受骗仍不愿报警

中国新闻网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诈骗老人钱财买保健品的团伙。记者发现,其头目制造的内部教程竟还有关于“客户后期维护”的三大规定:要3天以内打电话问候有没有服用;7天内上门拜访了解服用效果(要去引导客户);21天后继续上门,增加感情。就是这样的业务员令不少孤独的老人家觉得很体贴,明知道被骗了还不愿意报警,理由竟然是“业务员对他很好”。

  昨日,广州荔湾警方通报称,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于近日端掉一个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等机构,并以高价售卖假药、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团伙,依法刑事拘留郭某(男,26岁,广西钦州人)等24名犯罪嫌疑人。该团伙共骗取受害人金额高达人民币265万元,荔湾警方现已破获该团伙所作案件51宗,及时为50多名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目前,该团伙中1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荔湾警方依法逮捕。

  2017年1月9日,住在荔湾区的76岁老人袁伯正在榕树下下棋,这时过来一个女孩派传单,邀请阿伯前去听讲座。阿伯听完后买了1万多元的保健品,吃了后没有一点作用,于是到荔湾区公安分局西村派出所报案,称其被骗去14000元。

  办案民警查明:犯罪嫌疑人承租越秀区东风东路某写字楼办公室为经营场所,以虚构“讲师”身份、夸大功效的方法销售保健品,牟取非法利益。犯罪嫌疑人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下属机构人员,以免费领取礼品、免费旅游的方式引诱受害人参加推销保健品的健康讲座。

  在推销会期间,犯罪嫌疑人假冒“讲师”,吹嘘“平时是价格高达一万多元的,因为组委会对六十岁老年人进行补贴低价销售”。

  2017年2月18日,专案组分别对广州市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康×贸易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佳×酒店三个场所的涉案人员进行抓捕,诈骗团伙正在公司开内部分享培训会,当场抓获涉假药诈骗案的嫌疑人郭某(广州市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胡某(广州市康×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等23人,查获保健品、疑似假药制品等涉案物品一批。2月23日晚,办案民警在机场将外逃的主要嫌疑人陈某缉拿归案。至此,这个“会销”保健品诈骗团伙被荔湾警方端掉。

  目前,荔湾警方已破获该团伙所作案件51宗,及时为50多名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

  培训教程:都是套路

  记者发现了该团伙首脑郭某制作的内部培训教程,讲授培养“会销”成员的技巧:

  开篇都是打鸡血似的“心灵鸡汤”,比如“你的理想是什么?”“改变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接着是实战技巧,比如“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派单员”,“如何成为合格的接待员”:介绍自己-入座倒水-介绍公司-讲解传单内容-寒暄-引导填报-适当摸底-派礼品-聊天-送客户到电梯。

  骗子套路

  1

  地铁口派礼品 诱人听讲座

  第一步:诈骗团伙选择在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等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口等地派发宣传单张,或电话联系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等形式,以免费领取礼品、免费旅游的方式引诱受害人参加推销保健品的健康讲座。

  2

  讲座名为健康诊疗 实为产品会销

  第二步:犯罪嫌疑人平时利用电话、微信群收集有意向参加会议的受害人的信息,假意关怀,趁机套取其资料及身体状况,在推销会前告诉“讲师”,由“讲师”“对症”准备在健康讲座现场推销相对应的产品。

  3

  “三代中医世家”特效神药可治癌症

  第三步:推销会期间,“讲师”谎称自己是所谓的“三代中医世家”“平时出诊的诊金需要800元”等身份,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将普通保健品吹嘘为可以治疗癌症、糖尿病等痼疾的特效“神药”。

  4

  服用无效不退款 一报警就服软

  第四步:诈骗团伙在现场卖出高价保健品后,以“环保”为借口,不让受害人将保健品外包装盒及说明书带走,以避免被受害人的亲属发现。部分受害人在服用保健品后发觉并无神奇功效而要求退款时,犯罪嫌疑人则以各种理由推诿不予退款。如果受害人一旦说要报警,就会马上退款。

  “神医”竟患肺结核

  35岁却自称55岁

  在该诈骗团伙中,首脑郭某自称是“郭门医术传人”,之前在类似的保健品公司打工,发现老人容易骗,就于2016年初开始在越秀、荔湾、海珠等地设立公司卖保健品。

  其核心成员讲师陈某,原来是保健品公司厂家的销售人员,自称为陈教授、陈主任,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治病无数,其实只是初中毕业,自己还有传染性疾病肺结核。讲师陈某实际年龄是35岁,讲座时却自称有50多岁了,宣称“因为服用了保健品而显得年轻。”

  受害者:被骗竟不愿报案

  办案民警还了解到,受害者年龄最大的98岁,当办案民警去到他家时,他自己也记不清买过哪些保健品了。

  在这些老人中不乏无依无靠的“空巢老人”,一些老人家由于长期身体抱恙、心灵空虚,一旦有外人给予关怀,就很容易产生信任,自愿掏出一生积蓄购买“疗效神奇”的高价保健品。比如有一位住在越秀区六榕街的老人,当民警找到他时,发现他家里整个房子里堆的都是保健品。由于子女都在国外,平时没人照顾,闲逛时就会买这些保健品,甚至明知自己被骗,也不愿报警,因为那些“业务员”很关心他,对他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