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4/29
13:22

李大钊革命精神研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作者:庞昌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94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临刑前他慷慨激昂地最后一次发表演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8岁。100年,正青春。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坚定的信念,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不会忘记,李大钊在1921年建党前后与共产国际的联络,以及1924年在苏联期间的出色工作为中国革命所作的重要铺垫。更不能忘记,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李大钊等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贡献。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以史为鉴,砥砺奋进。把李大钊革命精神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勉励学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今日盛世,如您所愿。“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同志是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杰出的革命战士、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光辉奋斗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者伟大献身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李大钊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心系人民,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坐标,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新闻学、图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为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思政课上为同学们播放了1999年找到的李大钊生前唯一视频:1924年9月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的演讲,这段尘封多年的视频,时长只有十几秒,让人一睹李大钊的学者风范,他把中国革命形势介绍给苏联和世界人民。画面中大钊神采飞扬,激情演说和英勇事迹让人泪目,激发了学生对英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8年7月起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李大钊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早接受者。1918年10月,李大钊在《言治》季刊(第3册)发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加入东西文化问题大论战,认为西方哲学为“求温之哲学”。求凉者必静,求温者必动。“东洋文明主静,东洋文明主动是也”,“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之根本分野源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呼吁“竭力以受西方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提出“欧罗巴的文化与亚细亚的文化之补救乃至融合之必要”,“俄国位于欧亚接壤之交,故其文明之要素,实兼欧亚之特质而并有之”,“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初步提出挽救世界危机有待于第三种文明——社会主义中华文明崛起的设想。这一超越时代的前瞻观点,有力抨击了当时复古派的谬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亮点。

    李大钊在苏俄宣传中国革命。1924年6月上旬,李大钊率中共代表团(亦称中国代表团)从国内启程赴苏联莫斯科,出席6月17日至7月8日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他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在莫斯科,同年12月初奉命回国。在苏联期间,他参观访问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应多方邀请作报告、发表谈话和讲演,撰写有关访苏通讯或有关中国革命的政论文章等,留下了15篇重要文献。对我们了解时代国情和世情、研究李大钊生平和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若干重要主张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今天学习李大钊同志,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所要求的,始终挺起精神脊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锤炼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品格,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庞昌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中国吸引力】中部腹地的“高原雄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2-05 11:23:40

听张彬彬唱《回江南》,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07 16:33:50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一起走进星城长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1 17:04:26

高伟光:在鸡西,行走不一样的“江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8 14:04:17

苏州的文艺范儿都“藏”在诗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4 10:06:30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