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1
01/19
10:03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江南丝竹,在上海已有近百家基层乐团

作者:杨宝宝 来源:澎湃新闻

  江南丝竹作为源于江浙一带曾在上海盛行的民族民间音乐,承载着一地的乡愁记忆。

  1月18日下午,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评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团队展演在三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上海江南丝竹乐团、三林江南丝竹乐队、松江中山万谷江南丝竹乐队、上海城隍庙道乐团、新时代小学等优秀乐团受邀演出,传统名曲《欢乐歌》《玉芙蓉》、现当代名曲《春晖曲》、少儿鼓乐《欢庆》等唤起人们对江南文化的热爱。会上向集中创评并实地验收的24家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进行了授牌仪式。

  第二批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授牌

  恢复江南丝竹生态环境,让“守艺人”成为“传艺人”

  江南丝竹至少在清代1860年前就已在民间流行。丝竹音乐在民间风俗中除用于喜丧场合外,还出现在乡间集镇的庙会节日。如元宵,农历七月半,三月廿八等兴迎神赛会之风,向偶像施礼,“进菜、进酒”等仪式均要有丝竹乐队奏乐。诸如二胡、琵琶、月琴、扬琴、萧、笛、笙一类的丝竹乐器都可加入。队伍能大能小、能分能合:乐手一专多能,多则十几二十人,少则两三人,自由灵活。近百年来,丝竹音乐孕育了大批民族音乐人才。1958年这种演奏形式被定名为“江南丝竹”。它是江南山水孕育出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现代都市的发展让江南丝竹原本在民间生存的环境逐渐消失,乐团也逐渐减少,原本赖以为生的手艺变成了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

  2014年,首批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建工作开始,于2017年评选出22家基地。老丝竹乐手们开始重新聚拢在社区。

  “基地建设之后,他们有了专门的排练场所和排练时间。”被评定为第一及第二批传承基地的三林文化活动中心主任许林涛介绍,江南丝竹演奏者的即兴创作,是此乐种的生命力所在。演奏者们的“加花”“各显神通”,很多精彩片段也是互相交流切磋之下的“灵光”闪现。除了提供场地,中心还为乐手们配备相应设备,邀请民管会专家、上海音乐学院老师指导,专业力量的介入令江南丝竹的整体演奏水平也提升了不少,从无谱到有谱,改变、拓宽了江南丝竹的传承方式。

  三林镇江南丝竹乐队的《春晖曲》

  从一支镇级团队到两支镇级团队,中心以此为基础培养一批优秀辅导老师,进学校、进社区辅导培训,将江南丝竹向社区、学校推,产生裂变反应。如今三林镇已有两支镇级、三支社区、四支中小学团队,280余名队员在传承江南丝竹。

  三林作为一个重视民俗生态保护的古镇,每年的民俗文化节,中秋端午等各种节庆活动,也会将这些艺人请出来,带上彩头进行行街表演。在三林,江南丝竹周周有训练、月月有展示、年年有盛会。“在基层,只有基层政府予以重视,相关机构予以支持,社会广泛关注,江南丝竹班社才能更有活力。”

  展演中,新时代小学江南丝竹乐团作为新生代力量参与其中,让人看到江南丝竹源源不断的传承创新活力。为推进江南丝竹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市群艺馆于2016年组建起上海市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2019年,委托徐汇中学将此联盟升级为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积极推动江南丝竹“进校园”工作。至今共26所学校加入联盟。

  城隍庙江南丝竹乐团演奏《玉芙蓉》

  录口述史、编教材、进校园,基地传承保护“非遗”

  江南丝竹口口相传、耳提面命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传播。为促进这门非遗的传承,在首批基地(2017-2020年)的带动下,各基地编纂教材、录制口述史、推动江南丝竹“进校园”,想出了许多新办法。

  多年来,各基地完成了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的社区巡演工作,编撰出版了《江南丝竹通识》教材、举办各类丝竹活动500余场,进行了江南丝竹示范表演专题拍摄、完成国家级传承人陆春龄、周皓的口述历史音频、视频采录工作和孙文妍、陆德华等市级传承人与老艺人的补充采访及乐团排练采录工作。

  市群艺馆还牵头组建了一支年轻专业的上海江南丝竹乐团,为江南丝竹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成为唯一一支受邀参与第三届“进博会”平行会场内举行的会间音乐会的演出团队,在各国参展人员面前展示中华国风江南风韵。

  2017年,市群艺馆委托陆行中学南校共同编撰出版了《江南丝竹通识》教材。如今这本教材已作为长三角中小学学校江南丝竹联盟中学生学习的入门教材而广泛使用。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与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有了更多的联系。

  传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基地开始与中小学展开培训合作,推动江南丝竹“进校园”。新时代小学就是三林江南丝竹传承基地进学校结出的硕果。“学校的美育教育以扎根中国土地办教育为宗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管建平校长介绍。新时代小学的民乐团已成立五年了,不少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三林传承基地积极派江南丝竹老师进学校教授、指导孩子们在民乐的基础上学习排演江南丝竹作品,使之成为四级传承基地。“身着传统服饰让孩子们的行动慢了下来,更让他们能细细体会丝竹音韵中的江南秀美婉约。” 管建平校长说。

  浦东周浦基地则举办了多次青少年民乐大赛寻找苗子,还于去年成立了周浦镇青少年江南丝竹乐团,成为本市首个综合各校资源的学生江南丝竹乐团。两个展示、传承平台的交互,让江南丝竹“进校园”发展得更加蓬勃,形成共赢共荣的工作态势。

  浦东新时代小学乐鼓表演《欢庆》

  恢复江南丝竹生态环境,让非遗保护惠及大众

  普查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市已有基层江南丝竹团队96家,且数量仍在上升,传承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为响应国家文旅部“非遗在社区”工作部署,根据《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9年12月启动了第二批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认定工作,希望在此项工作的带动下,进一步恢复江南丝竹基层传承环境,促进江南丝竹在本市的发展与弘扬。

  2020年10月至12月,通过集中初评和实地验收的方式,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对全市申报基地的单位进行了统一验收考评。根据申报单位的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工作开展实效和江南丝竹团队建设情况,在首批基地的工作基础上,本次考核验收工作共评选出浦东三林镇、徐汇区湖南街道上海国乐研究会、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宝山区大场镇、松江区中山街道、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城隍庙等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24家。

  上海江南丝竹乐团演奏《欢乐歌》

  据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介绍,基地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比赛或展演活动,两年举办一次长三角比赛或展演,并举办相应的各层级研讨会,筹备出版包括视频和曲谱的《江南丝竹研修课程》一书,以供江南丝竹的学习与推广,还将组织全市性第二套新作品的征集与出版。未来也将积极开展、参与各种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出活动,计划联手各区非遗中心和相关单位以及24家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用合作推进工作项目的形式,在本市基层社区和中小学校开展江南丝竹项目传习普及活动,全面推进江南丝竹进校园的工作,并逐步恢复江南丝竹在市民文化生活中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协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南丝竹项目生存的社会环境、传承人和承载者三者的关系,“既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又为市民群众创造出良好的非遗体验环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蒋肖斌】

苏州的文艺范儿都“藏”在诗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4 10:06:30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一起走进星城长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1 17:04:26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