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1
01/15
18:20

胜者为王不应该是美好生活的逻辑

作者:梁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加班情况愈演愈烈,相关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整体的关注。此前,尽管其他行业或多或少也存在加班现象,但却未曾像当下一般,让以年轻人为主的企业一线员工不满,并引发广泛的社会情绪。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社会影响力明显攀升,吸纳了大量新进职场的年轻人,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就我观察,互联网企业加班现象并非近几年才出现,而是从行业初创阶段起就同步发生的。那么,为什么加班一直存在,而集中在近期被企业员工诟病和被公众关注呢?关键原因或许不仅是加班时长和频率的单纯增加,也是行业整体发展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理念、管理制度的变迁。

    整体来看,互联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在技术上表现为以电脑端产品为主,技术创新是该阶段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二个阶段则表现为以智能手机端的App产品为主,并以此打通多方主体,业务更多聚焦于平台商业模式,因此更注重产品运营,核心发展动力逐步转向人力资源的协调配置,使得这个行业从“技术密集型”变成了“劳动密集型”。

    在第一阶段,互联网企业普遍相信: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提倡平等、自由等价值观的“工程师文化”,因此,大多数一线企业都以此为核心,建构了相对扁平化的内部组织结构,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方面赋予了员工较多的自主空间。在这种企业文化之下,员工即便需要加班,也可以视工作推进进度等情况自主决定加班的时长与频率。从劳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类劳动者对工作拥有一定自主权的管理模式被称为责任自治,也较少引发员工的不满。

    然而,进入第二阶段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动力已经发生根本迁移,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逐渐被平台商业模式下的项目产品运营所取代。技术从创新引领到被动响应,作为创新基础的“工程师文化”和与之相关的工作制度因此显得不再必要。为了实现企业快速占领市场、掌握产业链顶端话语权的发展目标,头部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反而对驱动员工全力投入的管理模式产生了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企业都细化、强化了对员工绩效的考核和对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的具体要求。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某企业“厕所门”和“工位监控”等现象,都属于这方面的极端表现。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不仅员工加班的频率和时长明显增长,原本作为权宜之计与特殊情况的加班,也变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加班。员工失去了选择权和自主空间,最终处在企业的高强度直接控制的管理模式之下。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互联网从业者对“996”的诟病,本质上体现的是行业整体管理模式从责任自治到直接控制的变迁。企业员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自主支配空间和创新的资源与意愿,工作很难再成为其成就感和意义感的来源,反而基于日益提高的时间和效率要求,成了他们身心健康的严峻威胁。

    “996”乃至“007”的背后,起到支配性作用的,其实是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从“技术创新”到“平台商业”的转换,这种改变导致相关企业日渐偏离“科技改变世界”的原初价值观,转而强调胜者为王、赢家通吃的竞争话语。互联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竞争和效率有所要求固然可以理解,但作为时下最具影响力、正在深刻重塑我们的社会与生活的重要行业,公众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它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发展的理想榜样,为社会和个体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正是因为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具体做法,与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美好生活和工作的期待背道而驰,与其直接相关的加班话题,才成了当下社会的核心关注之一。今天这些奋斗于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未必比过去的劳动者承压能力弱,甚至承担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工作重压,而要破解时下的困局,关键还是在于企业一端。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分会理事)

【责任编辑:王钟的】

苏州的文艺范儿都“藏”在诗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4 10:06:30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一起走进星城长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1 17:04:26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