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2/16
16:09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逝世

作者:杨甜子 来源:扬子晚报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冯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2至1946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冯端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家科委重点项目“若干功能晶体的试制与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激光晶体与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探索与研究”学术领导人、国家科委攀登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冯端院士推动了纳米材料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冯端院士撰写了《金属物理》、《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2002年)、《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等在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专著,以及《熵》《漫谈凝聚态物质》等科普书籍,惠及大众。这些著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冯端院士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创建并领导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确把握学术方向,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实验室在历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均名列前茅。他重视培养和引导后进,推动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了强有力的学术梯队。他主持的“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冯端院士领导了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替代的卓越贡献。

冯端院士因其科学研究的卓越成绩,荣获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1999年的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国际编号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为“冯端星”。

【追忆冯端】天堂多了一位会写诗的物理学家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天堂多了一位会写诗的物理学家。

佘治骏 摄

书香门第诞生“冯氏四学家”

1923年,冯端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书香门第,适逢端午佳节,故名冯端。父亲冯祖培是“末代秀才”,长诗词、工书法。拥有良好学识教养的他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教育,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冯端与兄长、姐姐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才,以“习诗书,知善恶,有教养,敢担当”的品行发扬着冯氏的门风与家教。

冯端的长兄冯焕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后留学美国,曾任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长姐冯慧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与中科院院士、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结为夫妻;二哥冯康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冯端年纪最小,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冯康、冯端作为1980年中国科学院增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代表了历经十年浩劫之后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

作为凝聚态物理研究一代宗师,冯端是我国晶体缺陷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国际上领先开拓微结构调制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新领域。由于其杰出贡献,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

“行走的物理学检索引擎”

1942年,冯端考入中央大学物理学专业,将幼时对自然科学的喜爱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在他看来,生命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以有涯逐无涯、以有限孕无限。

大学期间,他选修法语和德语、学习俄语,多门外语的熟练掌握与精通为他插上了日后教学科研的翅膀;吴有训、赵忠尧、施士元等大师的先进理论和创新思维,多种专业理念的学习和交汇为他开启了未来的物理人生。

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终身学习的理念,让他掌握了形象化的物理思维方法,通晓了科学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的联系,享受到探索理解新知识的乐趣。他在教学的同时,抓住宝贵的时光岁月进行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使冯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重大奖项。

除此之外,冯端还是一本行走的物理学检索引擎。一位学生回忆道,每次准备论文或研究课题遇见难找的资料时,他总是向冯先生请教。“恩师记忆力惊人,每次都准确告诉我图书馆某一层的某本杂志有参考价值,有时甚至精确到第几页。”

与妻子和诗酬韵成为佳话

谈起成长与家境,冯端无比感谢带他走入诗歌大门的父母,他在后来的《诗缘》一文中写道:“与诗结缘,乃人生至美、至乐、至快事。”而他与夫人陈廉方和诗酬韵的故事,更是被传为美谈。

记者曾在2015年冯端与陈廉方的“钻石婚”庆典上采访过两位老人。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是4月1日,正值樱花烂漫的时节,因而每年这天,冯端和陈廉方都会一起去赏樱花。若是冯端院士出差而不在南京,他也会算好日子给陈廉方写信,确保夫人在4月1日收到。陈廉方始终称呼冯端为“冯先生”,在她看来,丈夫有着物理学者独有的严谨和优雅。

“他在外地出差时给我写诗,如果觉得第一天写得不好,第二天早晨会重写一遍。”陈廉方把自己珍藏的红色小皮箱带到了活动现场,小皮箱里仔细保存着60年来冯端写给她的“两地书”以及情诗。

“遥望南天白下门,悠悠往事了无痕。楼霞红叶窥翠禽,玄武白雪凝山盟。春情婉鸾存心底,秋色旖旎勾梦痕。弹指一挥惊世殊,犹怜娉婷伴终身”,这是冯端赠与夫人的一首诗,字字句句都诉说着情意。

【责任编辑:】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