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2/01
17:45

“为扶贫干部书写一部口述史”

作者:刘芳,梁云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刘芳 实习生 梁云林) “他就这么走了,才39岁,未婚,工作11年,存款只有4万多元,他叫余金政,倒在了扶贫路上。我接触的扶贫干部多了,有退休后放弃百万年薪去支教的,也有发动全家一起扶贫,这里故事多着哩……”

团队成员在贵州织金县白泥镇前进村调研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谢治菊教授,被扶贫干部感动,“我们想做一部扶贫干部口述故事集,原滋原味地呈现扶贫干部群体的画像,致力于发掘他们在国家宏大叙事中的个体体验与心路历程,把这些真实事例用来教学,会给同学们带来心灵震撼。”谢治菊说。

2020年5月,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谢治菊教授团队承办的“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吸引全国20 多所高校、 100 多名学生参与,获得300多万字事例素材,经过专家评审,有 59 篇作品获奖,其中谢治菊教授参与访谈的有20余篇,其中一些故事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集结出版。

谢治菊说,“口述这种记载方式的可读性强,它关注宏大叙事下普通个体的命运和体验。在今年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关注这些扶贫干部作为普通人背后的真实情感、坚持与收获更能激发共鸣”。

有数据显示,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

谢治菊教授告诉记者,“基层干部的生存状态引人关注,余金政的离开对我触动很大,一定要给这个群体做点什么。”

在谢治菊的手机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一位戴着布依族头饰的老奶奶站在一处危房前,“这是贵州省金井村,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村内百分之六七十的房子都有问题,需要搬迁,但民族的文化差异性给易地扶贫搬迁带来了很大挑战”。

团队成员在贵州丹寨县洋浪村调研

这个村的驻村书记叫石国兴,是一个普通民警,家住县城,离驻村地开车不到40分钟,却经常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有一次女儿住院了,他一直想回家照顾女儿却抽不开身,等他回到家时女儿的病已经好了。这位男子汉带着对家人的愧疚,继续用碎屏的手机上传工作数据。

今年3月中旬,刚做完声带手术的谢治菊,带着团队赶往调研村庄,“当时我十个字一句的话,要五个字一讲,一会儿声带就没劲了,只能用笔把问题写在纸上,本来一上午能访谈两家的,现在半天只能访一家。”

刘龙腾是广汽本田派驻清远连州市联一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任职期间内,他完善了达康幼儿园的软硬条件设施,推进车田村和清水塘的文化室建设。

刘龙腾妻子覃甫坤为了支持丈夫的扶贫理想,辞去工作带着儿子加入扶贫队伍,“一开始儿子看到走地鸡的鸡屎特别害怕,小孩能来这里体验一下挺好的,我现在达康幼儿园做无偿老师。”

“他们都是很有时代特点的扶贫干部,并非完全放弃工作和家庭,而是让‘小家”与时代共成长’。”谢治菊和学生们时时被扶贫干部的情怀和扶贫精神所感染。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8级的严怀婷严和同学们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实地调研,真切感受到扶贫干部的情怀、责任与担当,“刘龙腾书记的事迹让我对扶贫干部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取舍当然是有的,但是他很好的协调了‘小家’与‘大家’、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口述故事写作的方式深度挖掘不为人知的脱贫攻坚故事,向社会大众展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扶贫干部形象。”广州市社科联负责同志表示,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扶贫干部拥有个人记忆的珍藏,更是一种历史记录和精神传承,对脱贫攻坚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彰显精准扶贫的制度效能、凝练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总结精准扶贫的中国精神。

【责任编辑:崔丽】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