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1/30
20:33

退学高中生“迎娶”休学初中生,谁让他们离开了校园?

作者: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一桩发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婚事”,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大量关注。这桩“婚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其中的“新郎”与“新娘”分别只有17岁和13岁。网曝视频中,两个孩子在摆着蜡烛和喜字的席面上同吃一桌“喜宴”,仿佛一切正常的样子。然而,不论是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在伦理层面上,正常的婚姻关系都绝不应该在如此低龄的未成年人之间缔结。显然,这种涉嫌“童婚”的婚事,既不会为民政部门所承认,也很难得到社会的祝福与认同。


11月29日,面对各方追问,汕头市潮阳区有关部门公开回应称:当事男女属于自由恋爱,其中男方17周岁,已经退学,女方13周岁,已经休学。针对两人“结婚”一事,当地表示,这是“双方父母法制观念淡薄”导致的结果,镇政府和区民政部门已对双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责令其让女方回归原家庭,由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与此同时,当地也将进一步对双方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并劝导其复学。至此,这场“童婚”闹剧总算落幕收场,让不少网友深感担忧的当事未成年人,也终于有了重返校园的可能。


结合此前发生过的类似事件可以看出:这两名未达婚龄的未成年人之所以会像模像样地办起“婚礼”,最大的原因,就是其父母的落后观念和当地乡里的陈规陋习。为此,许多愤怒的网友,都把批判的炮口对准了“法制观念淡薄”的双方父母。然而,只要稍加留心,我们不难从官方通报中捕捉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这场“婚礼”的两位主角,全都处于事实上的失学状态。在某种意义上,从教育角度入手反思这起事件,寻找扫除陋俗的可行路径,或许才是更具现实价值的议题。


对广大未成年人而言,校园教育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上学读书不仅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准备升学考试,也是为了在走向成年之前,习得一整套与现代文明相符的社会观念。我们常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其中“育人”的意义,一点也不比“教书”次要。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不仅承担着授课责任,同时也有必要随时对学生的成长状态、心理健康情况等加以追踪和关怀。


具体到这起案例上,我们并不知道两名当事未成年人为何分别陷入了退学与休学窘境。但无论如何,但凡两人仍然在学,学校的老师必然会告诉他们:他们到多少岁才能结婚,他们在这样的年纪又该做哪些正确的事。此前,许多地方都发生过未成年人被家里逼着嫁人、打工,后来由学校老师出面“解救”的情况。从这个角度上看,校园教育既是为少年儿童抵挡原生家庭伤害的坚实“防线”,也是扫除陈规陋习的有力“武器”。


在中国,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合称“九年义务教育”。为适龄少年儿童提供小学与初中教育,是国家与社会的义务;反过来说,接受小学与初中教育,也是适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的义务。因此,事件中年仅13岁的“新娘”,无论如何都必须回到初中校园,接受学校的教育和保护。与此同时,事件中的“新郎”虽然已经17岁,法律并不要求他一定要读完高中。但此事发生之后,不论是对他自己还是他的家庭而言,让他接受更完整的教育,才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就事论事地说,在这起事件中,为未成年子女操办“婚事”的两家父母,当然有其自身责任。然而,仅仅针对个案,对那些思想陈旧、落后的家长展开批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情绪发泄,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陋俗难改”的社会问题。相比之下,充分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加强普及高中与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远来看,这才是让现代文明之光照遍每一个角落的正道。

【责任编辑:任冠青】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