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0/31
09:57

穿上军装,我是军人;脱下军装,服务军人。

“叫声大姐责任重!”

作者:刘洪华 来源:解放军报

人物名片

刘洪华,退役军人,现任山东省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处处长。2020年10月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怀旧的歌谣,时常勾起我的思绪。


曾经,我也是一名海军战士。当时,部队基础设施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营区取暖、供电常常面临一些实际困难。2003年,转业到地方后,我幸运地进入青岛市双拥办工作。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立足本职,尽自己所能,为驻军部队办些实事,让官兵脸上多一些“甜美的微笑”。


青岛地区驻军部队多类型多,有不同军兵种,又有职能任务区分。为了到官兵身边去,听到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我上高山、去海岛、钻坑道、进机舱。2008年7月走基层时,得知某连队因地处偏远,尚未接通有线电视信号,可能看不到北京奥运会直播后,我迅速与有关部门联系,军地联手,赶在“八一”前接通有线网络,确保官兵看上了奥运会。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可在青岛驻军中有3个单独驻防的小散远单位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双拥办积极协调各方,先后为这3个驻军单位通了电和水。今年八一前,为长门岩岛单独铺设的海底电缆正式完工,7月23日举行通电仪式,结束了岛上50多年靠太阳能和油机发电的历史。令人欣喜的是,海水淡化设备也将调试完毕,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彻底为海岛官兵解决用淡水的难题。


基础设施的问题解决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咋办?官兵吃得怎样?文化娱乐生活如何?双拥办又在往来不便的小岛上建起拥军蔬菜基地,方便官兵吃上新鲜蔬菜;建起拥军书屋,丰富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


2019年10月,与某部魏营长通电话时,他叫了一声“洪华大姐”,便欲言又止。我再三追问才得知,冬天快到了,室外训练条件受限,室内健身器材老旧,官兵体能训练受到限制。我当即承诺:“魏营长,您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在大雪封山前帮助解决这个难题。”官兵驻守在条件艰苦的高山顶上,数九寒冬还要坚持训练,我们自然要配合改善训练条件。放下电话,我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不到一个月时间,4台新跑步机便送到山顶并调试安装到位。


“叫声大姐责任重!”我常说双拥工作就像一个“万向结”,是联系党、政府、军队和人民群众各方的纽带。双拥在基层,鱼水情更浓。具体到拥军工作,就是坚持向一线作战部队倾斜。


2013年,航母部队入驻青岛,市领导提出“视航母官兵为亲人、视航母需求为命令、视航母安全为生命”的要求。围绕母港的建设、服务和保障,我们四处走访慰问,协调各方,现场办公。根据部队需求,协调公交、邮电、书店、银行、医疗等设施及时到位。在航母基地工程建设中,一年内完成了6个村庄1429户居民、4138座坟墓和海上养殖场的搬迁,保证了首艘航母的顺利驻泊。


涉及军属就业和子女入学事宜,特别需要各级政府、组织、教育、人社等部门通力协调,鼎力支持。2016年8月,海军相关部门希望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共11名子女解决上学事宜。我们特事特办、依法快办,很快组织召开军地协调会,请部队首长介绍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感人事迹,协调相关区(市)、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会议,现场拍板决定。今年,双拥办又为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军队人员,解决子女入学转学等难题14件,保障军人子女依法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拥军大姐”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穿上军装,我是军人;脱下军装,服务军人。“最佳海湾筑军港、最美地块建营房、优秀儿女穿军装、全方位保障献国防、助力强军永远在路上”,这是双拥版的“青岛精神”。为了让这一精神深度融入城市血脉,我牵头协调,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开设“双拥在岛城”专栏,广泛宣传“十佳好军嫂”“十佳兵妈妈”“最美退役军人”等基层先进典型。许多市民当面告诉我,这些人物和故事令人深受感动,也促使大家积极投身到拥军行动中。

【责任编辑: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