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0/12
16:18

用爱心浇灌梦想,用实践绘就青春。

架起一道知识与爱的“无线电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支教团成员在为曙光学校的初中学生上网课。北京工业大学 供图

对于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学生周晴来说,这个暑假有着一番别样的意义。

身为北工大经鹰志愿团的团长,至今周晴已经参加了三个学期的“天阶支教”活动。每周她都会坐五六个小时的公交去京郊辅导农民工孩子。然而在她的心中,其实一直还有另一个梦想,那就是能有机会真正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

这个暑假,借助一道互联网的爱心电波,周晴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周晴和她的同学一起,跨越了660公里的距离,为菏泽市单县曙光学校的300多名初中生送上了为期30天的“线上教学”支教活动,在北京与单县之间架起了一道知识与爱的“无线电波”,让这个特殊的夏天因知识与温度变得格外美好。

朴实的想法

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支教活动的重要原因,当然是至今仍然没有结束的新冠疫情。

“受疫情的影响,人员聚集很不方便,加上我们选择的支教地区十分遥远,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电波,架起一座‘空中课堂’。”周晴说,虽然支教方式与传统方式略有不同,但她觉得他们同样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道电波所连接到的单县曙光学校,周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那就是她中学时的母校。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当地的情况,周晴比其他人更多了几分担忧。

“作为国家贫困县,单县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许多乡村地区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监督管理,尤其是暑假,不少孩子沉迷电视和游戏,荒废了大量时光,”周晴说,针对这一情况,支教团决定帮助乡村儿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为他们辅导功课、提升成绩。

很快,周晴与经鹰志愿团的7名骨干以及1名班上的同学,便组成了一支9人的支教实践团队。然而,面对单县当地的300多名初中生,仅仅凭借9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他们向北京工业大学全校招募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30小时的志愿时长以及0.5个第二课堂学分。

招募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仅仅两天之内,他们就招募到了60多位志愿者,从而满足了线上支教的人员需求。为了实现线上授课质量的最优化,支教团还为这些新加入的志愿者匹配了自己擅长的科目,合理地进行人员分配。

“为了实现更加精细和优质的教学安排,我们还根据支教中学所使用的教材版本,搜集购买了大量的课件和资料,覆盖课程基本内容、知识点提纲、英语听力音频、练习试题等各个方面,实现课程内容的优质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周晴说。

就这样,在今年7月底,所有的学生已到位,小老师已到位,课表已到位,课件资料已到位……当一切安排就绪后,一场跨越660公里的“云端”支教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专业化的运行

在支教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暑期安排,支教团在周一至周六设置了相应课程的课表。上午,他们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同步授课指导;下午,志愿者则会与学生们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这群“小老师”请教。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让贫困地区的学生真正充实自我,提高学习能力,支教团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比如,在开展教学之前,志愿者们会自发组成备课组,对线上教学提前开展培训。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一对一”的在线答疑辅导之外,他们还会在每节课后,将精心准备的课件发在微信群中,供学生们温习知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教团成员还会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备课和安排辅导时间……

“为了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我们还开动脑筋,推出相应的‘激励机制’——出勤率高以及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会得到小奖品。”周晴说,此外,支教团队还开设了科技知识、生物实验、诗词赏析等一系列兴趣类拓展课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参加。

同时,结合疫情防控,支教团成员还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课程,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感,加强疫情防控意识。为了把控“教学质量”,除了一线教学的志愿者外,支教团还设立了“督学”岗位,并安排了专门的志愿团成员,负责管理协调各类事务。

在课程结束之后,支教团成员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活宣讲课活动,向学生们分享大学生活的日常,包括校园景色、专业学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等。这也引起了中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励他们努力读书、认真学习。正如曙光学校八年级(2)班学生王新源所说:“真希望这些北京的哥哥姐姐能一直教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让他们失望。”

善举的收获

转眼间,为期30天的线上教学结束了。回望这段时间,支教团其实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协调志愿者进行教学任务划分、处理腾讯会议卡顿、应对一些志愿者突发请假等情况,但是他们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完善了教学安排,很好地完成了线上支教的任务。

受访时,曙光学校校长孙桂玲表示,北京工业大学的志愿者网课组织得力、效果显著,学生们都有一定的收获,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曙光学校所在地镇政府和团县委对这次活动也给予了肯定与支持。

对此,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柳贡慧也表示,大学生能看到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乡村儿童送去知识和关心,让他感到很欣慰。

“勿以善小而不为,他们把这些善良的种子种在心中,日后成长为给社会带来温暖的人,勇敢地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作为校长,我为他们的善举点赞!”柳贡慧说。

对于支教团成员自身而言,这段经历也给他们上了一节很好的“思想教育课”。

“看到单县曙光学校的学生们那么渴望学习,我觉得30天的坚持与付出很值得!”作为支教团的成员,林沐雪在读书时也曾受到过资助。现在,她有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我很开心,因为我长大了,我也成为了有能力帮助他人的有用之人。”

回想起此次支教活动时,支教团成员柯雅婷也深情地说:“在义务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用心感受着奉献的意义,在每一次的活动后都会有一种心灵的升华,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对此,周晴和支教团的志愿者纷纷表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为期一个月的“云端”陪伴给这个假期增添了一分别样的色彩。“希望支教团能够凭借一己之力,点亮贫困地区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传递给他们前行的力量。这次社会实践会给我们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据了解,北京工业大学经鹰志愿团今后将继续探索“互联网+”支教模式,推动“支教创新”,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支教服务体系,促进支教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用爱心浇灌梦想,用实践绘就青春。

作者:通讯员 张宇庆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12日第7版 版名:高教周刊·大学校园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