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台发动机助力放飞漫天北斗

发布时间:2020-06-24 13:0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6月23日,伴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跃,一阵橘色烈焰划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空,直冲九霄,中国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从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我国北斗系统“三步走”计划实施以来,火箭每一次热血腾飞,卫星每一次精准入轨,都离不开背后的动力系统支持。20年巡天遨游,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生产的千余台发动机,布局漫天“北斗星辰”。

托举北斗的长三甲系列火箭构型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据六院专家介绍,由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型火箭组成的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北斗卫星的全部发射任务。20年来,该院研制生产的75吨级和4.8吨级常规发动机、8吨级氢氧发动机,则分别承担着这些火箭的助推和一级动力、二级动力、三级动力。

具体来看,75吨级常规发动机,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中国液体火箭“金牌发动机”,用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助推和第一、二级。随着其性能的不断提升,该发动机已成功助力将数百颗卫星和神舟飞船成功送入太空。


常规发动机试车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

4.8吨级游动发动机,则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进研制而成,用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二级,其喷管可作单向摇摆,从而实现对箭体飞行姿态的控制。

8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第二代上面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用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具有真空二次起动能力,可在伺服机构带动下双向摇摆,实现对三级箭体飞行姿态的控制。

490牛发动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高轨道卫星轨控发动机,为北斗卫星提供了从转移轨道至预定轨道所需要的动力,也广泛应用于空间站、货运飞船等航天器。

六院专家表示,在北斗系统组建过程中,该型发动机从第一代升级到第二代,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升级换代,提高了金牌动力的含金量,持续推进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北斗系统的过程中,航天六院先后培养出10余名副总师、近百名主任设计师和数百名技能人才,形成了多方研制、成果共享、延续发展的发动机研制绿色链条,推动了各型发动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升。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六院专家表示,如果说,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是北斗组网工程的“专属列车”,那么,航天六院的发动机便无愧为北斗组网的“动力功勋”。如今,北斗组网发射任务圆满收官,彰显了我国液体动力的发展跨越。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