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需要好的营商环境

四川人大组织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0-06-22 20:3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营商环境只为“商”吗?这个问题在一些四川省人大代表看来,不止如此。

在近日举行的四川省人大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调研中,与会的人大代表认为,要让科技创新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做好支撑,搞好营商环境很重要。

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唱好“双城记”。

在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中,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四川省人大代表前往成都市双流区、天府新区,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情况开展了调研。

在实地调研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飈说,国家把一大批尖端的科技资源布局到了四川,成就了今天作为装备大省、科技大省的地位。

对于川渝地区天然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焦伟侠表示认同:“布局最完善、队伍最成系统”,三线建设时期四川的科创资源甚至比上海、比东三省还牛。

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部分与会代表也表达了忧虑。李飈说,尽管四川坐拥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可是今天和广东、浙江等地方的科技创新相比,还有差距。

焦伟侠则表示,成渝地区科技创新现状有喜有忧,喜的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忧的是在体制上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焦伟侠建议,在中央提出建设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要从机制上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把区域内的科技创新资源统起来。

李飈是海特集团董事长。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他期待,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要重视民营企业的力量,因为“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的核心力量”。

怎样重视?李飈说,要给民营企业好的“土壤”,也就是好的营商环境。现在政府很多好政策用在了招商引资上面,希望给予民营科技创新力量更好的政策引导。

焦伟侠认为,要在经济—产业—科技—人才这个链条上,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东部错位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同时成都要与重庆互补发展。“用人才竞争的思维建造科技生态,用产业链的思维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用市场化资本化的思维设计中心机制。”

“有企业,有研究所,却没有形成产业链。”分析川渝地区科技创新现状时,李飈认为,要把产业链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抓住了产业链,就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成渝双城经济圈也就有能力在区域发展格局中脱颖而出。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