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奔小康】创业第四年才需支付全额房租

发布时间:2020-06-16 11:4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润文 韩飏)六月的南京正值梅雨季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村的路上,到处湿漉漉,游客们撑着伞在雨中漫步,体味江南水乡。“几年前这儿可不是这样,如今咱们村里环境好,来旅游的也多。端午的房间几个月前就订满了。”两年前,45岁的陈意青返乡创业,经营起若城民宿。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2016年,钱家渡还是南京典型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收入不足17万元,社区干部每年工资需要80万元,保洁、办公等支出200万元,每年社会民生事业投入还要200万元,缺口巨大。

2017年,江宁区政府率先启动中部美丽乡村建设,钱家渡村恰好位于核心位置。钱家渡村紧抓机遇,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等30余个项目建设,为外出人才回乡奠定了基础和条件。在外创业的陈意青得知消息,多次回乡考察,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当时我回乡考察,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村里新修的公路宽阔,污染环境的违规工厂都拆了,自然生态也变好了。”陈意青回忆起两年前回村考察时,“心情激动”。他随即决定,回乡创业。由于此前有经营旅馆、餐饮方面的经验,陈意青带领一家老小,回村开起了民宿。

方向定好了,可兴办民宿需要大量资金,这让陈意青有些抓狂。出乎意料的是,当地的创业政策,给了陈意青极大的信心,“10万元的房租,第一年我只需支付25%,第二年支付50%,第三年75%,第四年开始我才用支付全额房租。”陈意青表示,资金的缓解,为他日后经营,积攒了不少财力,“装修上,政府每平方米还补贴我2000块钱”。在村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4月,陈意青的若城民宿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靠着民宿+餐饮的生意,陈意青结束了外出谋生的生活,“还是家里好,一边赚钱,还能一边照顾父母。”陈意清透露,目前民宿年营业额已达近百万元,“现在的生活比之前不知道好多少倍哩”。

陈意青过上了好日子,但他没有忘记钱家渡的村民们。“我能够有今天的事业,是靠乡亲们的支持,现在不光我富,我也要带着他们富起来。”为了帮村民们推销农产品,若城民宿所需的蔬菜、水果,全部从村内直接采购,“生意忙时,我也招一些村里人来帮忙,多给钱,管吃住。就是希望乡亲们也过上好日子。”陈意青说。如今,陈意青也开始带动曾经在外务工时结识的朋友来到钱家渡村创业、投资。

为陈意青提供大量蔬菜的则是钱家渡村润和合作社。原来,钱家渡村是以“农旅结合”为发展理念,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程。农旅并重,也让钱家渡村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没有落下赖以生存的农田。村民黄连宝在村里德高望重,在水产经营、农田耕种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原本儿女孝顺、可以颐养天年的他也在2017年“出山”,挑头成立了润和水产合作社。

“当时儿子劝过我,说我年纪大了,现在的生活好了,不需要那么累。而我觉得大家的日子都好了才算是真正的好生活。”黄连宝回忆说。在他的带领下,润和水产社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将村里的农业产业合理的划分为水稻、水产、蔬菜三个方面。科学规划、重视效率的全新生产模式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亩土地每年都可以为村民们带来700块钱的“承包费”,平日里村民们在合作社内工作,一个月还可以赚4000元。“合作社25个人都是本村的,每人每年都能有4万多元收入。”黄连宝介绍说。

“光自己过上小康生活不是真正的小康。真正的小康是让全村村民都富起来,都过上好日子。”陈意青、黄连宝不约而同地讲出了自己的“小康理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钱家渡村建设家乡。明年,陈意青还将扩大经营,另外开发两栋楼继续经营民宿,“让若城民宿成为钱家渡旅游的一张名片”。黄连宝也将继续带领合作社的村民们发展生产,在独特的江南水乡,创造出属于钱家渡村人的“小康奇迹”。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