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残障人士编织起小康希望

发布时间:2020-06-15 13:5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汪龙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林)对四川阆中姑娘刘洪来说,手机是必不可少的帮手,不光帮她学习更多技艺,还能成了卖货的好帮手,也让她和其他残障朋友燃起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个鞋子是我们纯手工编织的,纯棉线的软底,适合0--12个月的宝宝穿哦。”刘洪在手机前熟练直播,正在热情推介手工编织品。观看直播的网友很难想象到,积极乐观的她其实是一位“轮椅主播”。

2013年6月,因为患骨癌,刘洪的左下肢被高位截肢,这让原本乐观开朗的刘洪一度失去生活信心。在家人与阆中市残联的帮助下,2015年起,刘洪开始学习电商销售,并且加入当地社区的残疾人手工艺品编织基地。

阆中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廖小英记得,刘洪刚来时和其他残疾人一样,对外界的帮助和支持总有点排斥和自卑,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我能不能行哦。”

为助力残疾人就业脱贫,四川南充阆中市残联于2018年3月在王家嘴社区建立残疾人手工艺品编织基地。为了让残障人士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廖小英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请他们到编制基地学习。

在这里,刘洪和朋友们每月可以得到2次以上的培训,有时是教编织技艺,有时是教电商经营。廖小英说,残障人士总是会面临各种歧视或不公平对待,但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能落下任何一个。

1990年出生的李松也是这些培训的受益者。因为先天脑瘫,李松8岁才学会走路,12岁时因为在普通学校学习困难,转进了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他想在阆中市区找个门店打工,跟着学手艺,但老板一看他的情况都满口回绝。

那时,李松好不容易燃起的信心又跌落谷底。心情郁闷的他成天在家看电视、打游戏。后来,当地残联邀请他参加电商培训,加上自己在网上查找资料自学,只一个月时间,李松就学会了怎么经营一家淘宝店铺。

因为手指不灵便,他就一个一个字母慢慢打字,在淘宝上销售阆中特产。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松终于卖出了第一件商品,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5元钱。

虽然挣得不多,但对李松是个鼓励。2018年,阆中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学习钩针编织,需要有懂得电商销售的人加入。李松主动请缨,担任起残疾人钩针编织产品的电商经理。两年来推陈出新,还增开了多个网络销售平台。现在,李松经营的电商店铺每月都能有100多个订单,残障朋友们的手工艺品越卖越好。

外界的帮助让李松觉得腰杆直了,他一字一句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钱用的不多,挣的够用,又学到了一技之长,我很满意了。”

如今,这个小小的基地共有100余名残障人士从事手工编织,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余人,带动网上销售人员10余人。对于未来的发展,同样是残障人士的基地负责人马明妹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我们打算结合阆中旅游城市特色,开发更多新品,稳定收入,避免残友返贫。”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