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奔小康】“腰包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

发布时间:2020-06-14 13:0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胡文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韩飏)6月12日,初夏时节,走进位于江苏张家港市的永联小镇,成片的楼房映入眼帘,错落有致,大气雅致;沿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漫步,小桥流水、花木葱茏,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

这个40多年前“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落后村,如今已成为经济实力、综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8000多元的富裕村。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唯有艰苦奋斗,才能割掉穷根。”4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永联村人正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冒着严寒,挖塘养鱼,实现鱼、粮双丰收,淘到了“第一桶金”。

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永联人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30万元,创办永联轧钢厂,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一跃成为当时的全县富裕村。

世纪之交,永钢集团两次改制,最终给村集体保留了25%的股份,创建了以集体资本为纽带的共建共享实现形式,实现了由“村企合一”向“村企合伙、村企合作”转变,让永联村民永续享有永钢在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成果。

2006年,永联村自筹资金30多亿元,建设永联小镇,将每套约140平方米的房屋,分配给每户村民家庭,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场等现代化公共设施,优化、便利村民的生活。

如今的永联充分发挥永钢集团的企业优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村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强村民的持续增收能力;建起占地50亩的农民创业园,为农民提供创业平台,以创业促就业;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吸纳低能劳动力,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合作,解决低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目前,永联村已实现了“四个99%”:99%的村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99%的耕地实行了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管理;99%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镇居民更加优越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位于永联小镇金手指广场西侧的永联议事厅有200多个席位,设置玻璃穹顶,寓意“打开天窗说亮话”;舞台背景是一面“立钟”,寓意“百家争鸣”;厅外配有LED屏,走道也采用玻璃材质,可供村民实时观看和旁听。

议事厅建成投用后,每当村里有重大事项需要决定时,村民代表们都要聚集在这里,充分发表意见后进行表决。村里还设立了社员议事会、居民评议会,先后民主解决了100多项事关社员、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村民议事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让村民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更从本质上推动了传统农民向文明市民再到合格公民的转变。

“菜场南桥栏杆坏了,请及时维修。”“南街门店环境杂乱,何时能给我们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打开永联一点通App,村民意见实时更新,互相监督,让村里各种不文明现象无处遁形。村干部迅速响应,及时处理,动态反馈,与村民一道共建洁美家园。

随着永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村民的居住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却未能随着转变。

为此,永联村倡导由苦身子向苦脑子转变,由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力求提高村民的文化、文明素养,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培养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繁荣乡村文化,村里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农民休闲公园、24小时图书馆、社区服务中心等,免费向村民开放,并组建了5支具有乡村风情的群众业余文化队伍。

今年,永联针对设立多年的“文明家庭奖”推出全新考评办法,在考评对象、申报方式、考核细则等方面创新做法,鼓励村民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进入文明行列。永联建立四级管理体系和三级“桶长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如今,文明有礼、爱心互助已成为每一名永联人的自觉行动。50多个单位、1000多名公益人士参与社会文明治理;2200多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爱心家教、爱心便当、爱心缝纫等3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村民、职工、企业慷慨解囊,募集了2000多万元的永联为民基金,帮扶困难村民1000多人……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