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宣布:广州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清零”

发布时间:2020-05-28 14:1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5月27日,经过多学科专家集中会诊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集中收治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达到出院标准,顺利“脱冠”。

“今天是一个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日子,尽管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实现‘清零’,但是新冠危重症患者每一个救治步骤都是相当艰难的。”钟南山院士说,相较于17年前的“非典”,这次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难度更高,很多都是极其危重、看似希望不大的病人,但是广医一院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病人,真正体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指导思想。


钟南山说:“在这场战疫中,我们医院希望实现三个零:第一个是危重病人零死亡,第二个是医务人员零感染,第三个是我们正在进行中的通过肺康复努力实现零后遗症。”在这些“零”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发扬“绣花精神”,才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务,创造了奇迹。

对在这次战疫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医护人员,钟南山大加赞赏:“他们无论是在广州还是援鄂、援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技术上得到了提高,思想上得到了磨炼。明年,我们的广州呼吸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希望能够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让他们展开手脚、发挥更好的作用。”钟南山表示,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体现三甲医院的公立性,真正实现三甲医院加强科学研究、解决疑难病症、培养基层医生的三大能力。

据介绍,此次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广医一院充分发挥了多学科团队的作用,从患者入院前评估开始,通过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治疗方案设计、疗效评价等,建立起完整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体系。

据透露,这种模式是广医一院自2008年救治汶川地震伤员以来,专门对涉及多系统功能损害的危重症病人采用的有效治疗模式,在此次治疗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首例转入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开始,钟南山时刻都在关注这些病人的救治情况,指导团队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关注细节,提出指导意见,鼓励团队发挥出积攒多年的战斗力,全力以赴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进入康复阶段,钟南山提出要加强呼吸康复锻炼,指导ICU团队为他们每个人都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康复计划,呼吸科肺康复专家提早介入,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毒、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1月23日至5月27日,广医一院医护人员全力奋战125个日夜。从其他医院转入该院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共19例,其中还有5例上了ECMO,经治疗后,全部危重症患者达到新冠肺炎出院标准。


广医一院院长黄锦坤说,正是在南山风格的引领下,医院上下拧成一股劲,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接下来,医院将继续配合省、市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同时有序恢复医院正常医疗服务。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胡文魁表示,面对新冠疫情,广医一院扎扎实实救治最危重的病人,实现了“零死亡”病例,创造了新的广州模式与广州奇迹,体现广州医疗高地的技术实力。“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广医一院在此次战疫中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追求极致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奇迹的强大能力,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信、技术自信。”


17年前,钟南山院士提出“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17年后,广医一院再次承担起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和各项服务于抗疫的科研攻关。

作为广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钟南山领衔下,广医一院早在去年12月份就开始启动相关准备工作,提出并实施“早关注、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的“四早”战略,1月14日开始全面部署开展防疫工作,建立起多个工作组,1月20日按四级响应二级启动医院应急预案,是广东省内启动最早的医院之一。1月26日,第一例从外院转入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被送至该院重症医学科一区,这里也是当年抗击“非典”的主战场。

从院感培训到后勤物资,从排兵布阵到病房改造,从预检分诊到检验检测,钟南山和团队全面做好了打一场有计划的“埋伏战”的准备。

广医一院承担着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最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在全力守住“大本营”的基础上,同时主动承担起外派支援的家国重任,选派骨干力量持续支援抗疫最前线:一路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一路驰援武汉协和西院,一路远赴伊拉克国际抗疫战场,一路进驻另一家定点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危重症病房,三地六个战场同时开战;同时,还承担着省内所有危重症、重症患者的现场会诊任务,重症医学科专家辗转深圳、珠海、惠州、湛江、中山等地,指导优化救治方案,成为了飞行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特种兵”。

图片由广医一院提供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