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病人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发布时间:2020-05-09 18: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诗童 张曼玉)“即使是在隔离病房内,对重症患者治疗有效的一切重症专科护理操作,我们一项都没有落下。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对生命负责。”在5月9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护士长、医疗队员孙菁介绍了护理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作出的努力,他们不仅通过专业的护理操作,全力配合医疗开展各项临床诊疗技术,更将人文的关怀带进隔离病房中,带到患者身边。

在武汉70多天的“战斗”中,中日医院的重症救治团队累计收治了100名危重症患者,很多患者病情极其复杂,病情变化瞬息急骤,又合并了很多基础疾病。孙菁说,面对这些重症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尽早识别出他们潜在的病情风险和变化,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中日医院援鄂医疗队曾接收一位ECMO辅助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当时患者病情非常危重,气脏内痰液较多。为了做好痰液引流,促进患者的肺功能康复,护理团队决定为这位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然而患者血压变化非常大,且生命体征不稳定,在每次操作之前,护理团队都要经过充分彻底全面评估,保证整个操作过程中万无一失。“当时,患者身上插满了十多根管子,每一根管子都是生命的通道,对维持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翻运病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管路安全之外,还要确保各种仪器设备的有序正常运转,更要对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测。”

每次从准备工作到操作完成,全程需要40分钟的时间,过程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除了医生和呼吸治疗师,至少需要有5名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我们就是这样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模糊不清的护目镜,手上戴着一层层的胶皮手套,在自己行动都不便利的情况下,完成了每一次的护理操作。”

一部分患者的皮肤容易发生压疮,护理团队会帮患者准备好软垫、软枕,并帮患者把身体调整到合适的体位。“直到看到病人面部表情轻松,一切生命指标稳定,我们才觉得可以松一口气。病人心里舒服,我们心里才能感到舒服。”孙菁说,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都凝聚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积累和患者至上的职业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患者都感到恐惧不安,有些患者的家人也同样在住院治疗,他们经常偷偷落泪,而这些都被护理团队看在眼里。护理团队想方设法帮助患者与家人取得联系,通过视频聊天或语音聊天的方式,让他们得到家人的安慰。一些危重症患者不能说话写字,护理团队就提前在纸上写好“渴”、“饿”,或者“疼”、“难受”这样的字眼,帮助患者讲出内心的诉求。“2020-05-09。我们经常通过触摸患者的双手,让患者感觉到一种力量。我们会一直陪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温暖。”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