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作家曾散驻守武汉采访百余位青年抗疫英雄:90后00后抗疫,撑起“青春脊梁”

发布时间:2020-05-04 19: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年2月,擅长撰写报告文学的85后作家曾散接到中国作协赴武汉一线采访的通知后,于26日中午从长沙乘坐高铁抵达武汉,奔波近40天,采访了130多位90后、00后抗疫英雄。

五四青年节前夕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散透露,正以这些采访素材为基础、创作一部反映青年抗疫的长篇报告文学,暂定名为《青春脊梁》,“因为这些青年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也将是我们国家的脊梁”。

90后邓晓刚:日行4万步的雷神山守护者

2月3日,得知雷神山医院建设急需人手,收到第二波“召集令”的邓晓刚换了摩托车、大巴、小轿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历经12个小时长途奔波后,从十堰的未婚妻家中艰难抵达武汉,火速加入到雷神山医院医技楼建设中。医院投入使用后,邓晓刚又毅然选择留守、加入维保小组,成了电气负责人。

雷神山医院电气系统维保涉及四大核心,10台变压器、10台柴油发电机、10间配电房和40座电井。每天早上,和医院护士长简单碰头后,邓晓刚就带人开始对5.22万平方米的院区作巡场,一圈走下来至少需要七八个小时,重要部位有时候一天还要检查两三次。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进入病房内检修设备。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平时可能10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在里面也许要花上一两个小时。

从2月8日开始,40多天的时间,邓晓刚日行4万步以上,脚底的茧子越堆越厚,光鞋子就穿坏了3双。曾散说,他在3月24日于雷神山医院门口见到邓晓刚时,发现这位26岁的青年后生胡子拉碴、披散着长发。邓晓刚尴尬地说,工作太忙了,三个月没有理发了。

95后贾娜:主动让出病床的医护感染者

1月24日,在医院坚守的贾娜被确诊新冠肺炎。此时的武汉,一床难求是每家医院都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贾娜作为医护人员,确诊后在本院治疗本是可以排得上病床。但思考再三,贾娜作出一个连她自己也觉得冒险的决定:把紧张的病床让给那些病情更加严重的患者,自己回家隔离治疗。

说是“家”,其实是她与室友合租的一套房子,春节前室友回乡,只剩下她一人。过春节了,她怕自己确诊的恐慌蔓延至亲人心中,所以想方设法向远在河南的家人隐瞒真实情况:除夕夜,贾娜将之前在外面玩得兴起时拍的视频发到朋友圈,视频中她冲着镜头微笑、做鬼脸,“这样我父母就不会怀疑我也病倒了”。为了不露馅,她农历大年初一还挨个给长辈们打电话问候新年。

终于,2月4日立春这一天,贾娜身上的新冠病毒转为阴性,肺部回归正常。贾娜自愈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网上,她也俨然成了一名网络“大V”,微博粉丝达到171万。

2月19日雨水节气这天,贾娜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捐献血浆,以挽救其他新冠肺炎患者;3月20日春分时节,贾娜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想把之前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与死神赛跑,为活着的人争取生机。

00后陶梦婷:为武汉倾尽全力的志愿者

2000年3月出生的陶梦婷是曾散130多位采访对象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2018级药学专业学生。1月30日,得知舅妈创办的武汉市青山区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在招收民间志愿者,她主动申请,成为了其中一员。

在这个超长寒假,陶梦婷有许多身份:方舱医院播音员、防疫物资装卸工、社区生活物资派发员、民政局求助热线接线员……接受曾散采访时,陶梦婷说,“我的城市病了,我愿意做任何事,只愿她早日康复”。

对于“00后”这个标签,陶梦婷不以为然。她说自己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年轻人,有医护人员,也有志愿者,很多也仅比她大个两三岁。“90后”“00后”,不是单调冰冷的数字,而是意味着热情、爱心与责任。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