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疾控中心主任付晨:将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发布时间:2020-04-08 13:5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4月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魏其濛)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质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表示,要建设灵敏可靠的监测预警体系,下一步将采取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监测系统、加强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等具体措施。


付晨说,我国在“非典”之后就建立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2004年覆盖全国,这个直报系统使得我国传染病报告时效性有了很大提高,目前主要覆盖39种法定的传染病,对于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敏感性还存在一些不足。“现在,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了,传染病的输入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传染病和我们可能只隔着一个飞机舱门的距离。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面临新发、输入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风险挑战就更大。”

付晨介绍,为及时发现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上海市已经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一些完善:

第一,建立症候群监测系统,包括发热症候群、呼吸道症状的症候群,腹泻症候群等,通过症状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敏感度。“通过传染病症候群监测系统,2015年以来,本市也先后发现过黄热病、Q热、莱姆病等罕见传染病。”

第二,研发公共卫生智能插件在医疗机构的应用部署。“这个智能插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智能化触发传染病报告的流程,并且可以从医院系统中自动提取已经有的一些数据,减轻临床医生填报数据的工作量,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和报告率。”

第三,关口前移,建立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的报告机制。2016到2019年,上海市一共发现处置公共卫生“苗子事件”6901起,平均每年近2000起。每年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事件仅有30起左右。通过这样的早期处置,防止“火苗”变成“火灾”,

付晨说,《意见》对于监测预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还将从三个方面来完善。

第一,在现有病例监测、症候群监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监测系统,开展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事件、媒体信息等综合监测,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提高对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警能力。同时,基于监测大数据体系,加强时间、空间聚集性分析,开展高危地区、高危场所,高危人群早期预警,实现早期精准防控。

第二,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利用,探索对于“苗子事件”的主动发现和风险预警方法。

第三,加强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计划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传染病智能化辅助诊疗技术,使得这些监测数据能够和临床有很好的结合,辅助临床诊疗工作,同时结合天气和气候的数据,未来还将开发传染病综合指数,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报。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