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ICU里的忙碌与思念

发布时间:2020-03-08 20:20 来源:守候微光

2月29日凌晨两点,武汉市第一医院ICU隔离病房里,护士郑旭旺正在填写患者输液不良反应回报单。3天前下班路过ICU时,他看到病房里挤满了医生和护士在给一位患者上“人工肺”(ECMO),那是他第一次与如今护理的病人见面。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摄

2月最后一天的凌晨,武汉下着小雨,街道静寂,空气中弥漫着湿冷的水汽。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门诊楼大厅里空空荡荡,昏暗的灯光打在断电的自助挂号机旁,取药窗口的百叶窗全部关上,细碎的脚步声从楼上传来,曾经门庭若市的皮肤科诊区,已经停诊近一个月了。

2月29日凌晨5点40分,武汉市第一医院,从负压ICU隔离病房的观察窗向内望去。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摄

当晚值班的医护人员在门诊楼三楼领过防护装备,穿过一道门进入缓冲区,花了约20分钟穿戴防护。按照轮班时间表,凌晨两点是一批医护人员替换下另一批医护人员的时间。窗外漆黑一片,玻璃上只映出他们穿着防护服的影子。

2月29日凌晨1点半,武汉市第一医院缓冲区内,医护人员在穿防护服。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摄

2月29日凌晨1点半,武汉市第一医院,一名医护人员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之后,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的面部防护。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进入污染区的第一道门,也是离开污染区的最后一道门。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进入污染区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在此领取防护装备。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ICU隔离病房外的窗台前挂着许多护目镜。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她血糖怎么样,镇定剂现在用量是多少?”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一边询问,一边用医用手电筒照了照病人的眼睛,查看瞳孔的变化。而后,又轻轻拍了拍病人的肩膀,一遍又一遍喊着她的名字,看看病人是否有意识。

他们的工作,是在医院仅有的两间负压ICU隔离病房里,为两位病情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做护理。两位重症患者都是前不久刚刚被转进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一位57岁的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直入肺部;另一位73岁的患者,不仅进行了气管插管,而且用上了当时全院唯一的一台“人工肺”(ECMO)。冬末春初的武汉,气温忽高忽低,范学朋叮嘱护士们给病人做好保暖——他们每晚要进到病房数十次,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抽血送检,还要给昏迷中的病人翻身,避免身体长时间不动形成压疮。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隔离病房里,一位进行了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病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为了防止管道压在病人身上,护士用手套吹了一个气球,放在病人枕边,预防压疮。为了调节气氛,气球上画了一张笑脸,写着“加油”二字。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隔离病房里,护士们给一位昏迷中的新冠肺炎病人翻身,避免长时间不动身体形成压疮。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隔离病房里,护士金小琴在给新冠肺炎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糖含量。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隔离病房的工作台上摆放着药臼,护士需要用药臼把药物捣成粉末,便于溶进温水里给病人注射。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摄

隔离病房和护士们工作的过道由一道铅门隔开,不进去的时候,他们也会透过门上的观察窗看着病人,担心他们万一清醒过来会下意识地触碰身上插着的各种管子;也担心监护仪上突如其来的数据变化。病房外摆放着3台电脑,护士需要及时统计监测到的数据和用药情况,并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电脑上的表格里挤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由于缺氧和护目镜起雾的缘故,护士们有时不得不凑近屏幕,透过护目镜上仅有的一点缝隙去看。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隔离病房外,重症科主任范学朋(中)正在查看之前的医嘱,判断是否需要根据病患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护士们在负压ICU隔离病房对病人进行护理。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隔离病房外,护士们在病房外工作和观察病人。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病房外,墙上挂着范学朋的摄影作品,是他拍摄的世界各地的风景照。他最初还想在这些照片上加上一句话“坚持,你还能看见更多的风景”。中⻘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2月29日凌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隔离病房里唯一的一部手机,用于接打办公电话,也用来传递病人病情资料。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病房里仅有一部与外界沟通的手机,护士们用来接打办公电话,传递病情资料。护士程诗雨最怕接到那个电话,因为一旦铃响,就意味着“坏消息”来了——护士们有新的紧急任务要忙。而病房之外的另一部手机,是她下班后最想拿起的东西,相册里装满了她与丈夫、孩子“三方会谈”的视频通话截图。

尽管都在武汉,程诗雨在医院的重症病房上班,自大年初一开始就再也没回过家;身为铁道工作人员的丈夫在武昌的家中自我隔离;刚满20个月的宝宝“小橙子”在蔡甸由外公外婆照顾。手机成了因疫情分隔三地的一家人唯一的连接。程诗雨像每个妈妈一样,在看到视频中小橙子竖大拇指或是握拳时都会拼命截图,“小橙子”有时也会在视频通话里跟着外婆喊“武汉加油,妈妈加油”。

程诗雨与家人的视频截图。(程诗雨提供)

3月6日,程诗雨终于迎来了为期一周的轮休,回到了武昌的家中自我隔离。丈夫时不时会在客厅的窗户趴着偷看她,为她准备好蒸虾、绿豆汤、面包、零食放在门口。和往常一样,一家人还是会以“三方会谈”的形式传递彼此的思念。家中随处可见小橙子的物品,程诗雨却觉得比在医院的时候更加想他了。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