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凡蒂亚:造船企业“斗牛士”

发布时间:2020-02-21 21:38 来源:解放军报

说起西班牙海军,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赫赫有名的“无敌舰队”。15世纪末,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比其他国家更早认识到制海权的重要性,集全国之力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2000余门火炮的强大舰队。正是凭借这支纵横大西洋的舰队,西班牙成为航海时代的“开路先锋”。

然而,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一度称雄的西班牙造船业遭受重创。当时闻名世界的费罗尔、卡塔赫纳等民间造船厂,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沉寂。二战后,由这些船厂合并重组的纳凡蒂亚造船集团牢牢抓住重建西班牙海军舰队的机遇,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机,先后打造出了“胡安·卡洛斯”号战略投送舰、F-100型护卫舰等享誉世界军贸市场的“爆款”产品,重新续写“无敌舰队”的辉煌。

本期,让我们回溯纳凡蒂亚造船集团的发展史,探索昔日“海上霸主”的重生之路。

沉寂数个世纪后,“无敌舰队”的航迹再次延伸

坐落在大西洋东岸的西班牙城市费罗尔,有着风景旖旎的海滩和别具风情的古建筑。这座看似与世无争的小城,却是自波旁王朝以来西班牙海军北方分部的总部,拥有西班牙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工厂,F-100型护卫舰、“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等“明星”舰艇正是从这里驶向深海。

1947年,西班牙军方对由民间造船厂合并而成的海军造舰局进行改革,纳凡蒂亚造船集团的前身——巴赞公司应运而生。然而,新生的巴赞公司面临着诸多难题:二战后的西班牙百废待兴、经济低迷,军方预算大幅缩水,军舰订单寥寥无几。经历了多个世纪的沉寂,造船工业的技术基础也早已盛景不再……

当命运的轮盘再次转动,机遇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为了扼守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通道,西班牙海军迫切需要为舰队支起一张反潜搜索网。巴赞公司因此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但以西班牙的国力、造船厂的技术水平,建造大型航母并不现实,轻型航母成了军方的首选。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当时,美国正在为下一代航母的吨位展开“轻重”之争。有些美国海军高层认为,大型航母造价高、建造周期长,不如改用排水量小、较灵活的轻型航母。吉布斯·考布斯公司由此提出了造舰方案:这是一种排水量仅14000吨、可搭载17架战斗机的小型航母,具有一定的海上制空和反潜作战能力。

然而,造舰方案并没有被美军选用。巴赞公司敏感地察觉到这一难得机会,迅速寻求与吉布斯公司合作,并将对方的设计方案加以改进,造出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

在这款航母上,昔日“海上霸主”的造船基因得以展现:为了提高航母抗沉性,“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从上到下被10余道水密横舱壁分割成数十个舱段,即使有数个舱室进水,也能保持漂浮;航母的机库长度占到全舰长度的三分之二,具备出色的海上打击能力……“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服役后,立即成为西班牙海军的核心力量。

尝到“拿来主义”的甜头,巴赞公司很快找到下一个“山寨”目标——佩里级护卫舰。虽然在美军眼中,佩里级护卫舰并非那么“高大上”,战斗力却可圈可点,不仅擅长反潜作战,还可以执行反舰、护航等任务,是通用护卫舰中的佼佼者。

为了加强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实力,“长袖善舞”的西班牙海军很快谈妥引进计划。然而,巴赞公司很清楚,亦步亦趋地模仿终将受制于人,只有将核心技术真正化为己用,才能赢得长足发展。

引进佩里级护卫舰的技术后,巴赞公司将其衍变成“个性鲜明”的圣·玛利亚级护卫舰。与传统的佩里级护卫舰相比,该级护卫舰部分加装了国产电子战系统、近距海上目标定位系统和“梅罗卡”近防武器系统,并为武器系统安上了新的“眼睛”——低空搜索雷达,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由“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和圣·玛利亚级护卫舰组成的新型舰队,成为当时北约海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家企业的生命力不在于它所处的高峰,而在于从高峰跌落低谷后的反弹力。”在西班牙造船业沉寂数个世纪后,巴赞公司并没有迷失航向,而是珍惜每一个可能“逆袭”的机遇,瞄准每一个可能突破的方向,终于在凤凰涅槃中实现浴火重生。

西班牙造船业的血液里,天生流淌着创新的基因

2002年,西班牙海军F-100型护卫舰的首制舰“阿尔瓦罗·德·巴赞”号迎来了“首秀”。当舰艇缓缓驶向试航海域时,世人眼睛为之一亮。这艘舷号F-101的战舰,是世界上第一艘加装“宙斯盾”系统的护卫舰,它的防空能力一举超越了欧洲海军在研的所有同类舰艇。当时的媒体一度感叹:新“无敌舰队”的旗舰来了!

时针拨回20世纪90年代,为发展各自的护卫舰,西班牙和德国、荷兰一起签署了合作计划。根据3个国家的预案,舰艇将联合研发防空系统。然而,初步设计方案拟定后,西班牙军方却有了新的想法:能否将“宙斯盾”系统装上护卫舰?

“宙斯盾”是当时最先进的舰载作战系统之一,一般装备在排水量超过8000吨的驱逐舰上。F-100型护卫舰采用庞大复杂的“宙斯盾”,在当时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西班牙造船业的血液里,天生流淌着创新的基因。1995年,西班牙宣布退出三国合作造舰计划,转而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想法付诸实践。经过大量船模试验后,巴赞公司对F-100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重大调整,通过变更舰艇上层建筑和甲板、调整舰艇平台布局等举措,使F-100成功加装了和伯克级驱逐舰基本相同的“宙斯盾”系统。

艰辛的付出,终会结出累累硕果。F-100型护卫舰问世后,立即成为军贸市场的“网红”产品,成功拿下挪威、澳大利亚等国海军的订单,为巴赞公司赢得口碑。

“军事创新领域,企业思想保守、故步自封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巴赞公司清楚,要想保持在军贸市场的“江湖地位”,成为造船业的“领跑者”,就必须紧盯未来战场,不断推陈出新。

之后,西班牙建造了2艘加里希亚级两栖船坞登陆舰。但随着海军将战略眼光投向海外,研发一款装载和作战能力更强的两栖舰艇迫在眉睫。在与造船企业沟通时,军方再次提出新需求。鉴于西班牙只有一艘航母,在航母维护的“空窗期”,海上作战力量会被极大削弱,能不能通过设计,使新舰艇同时具备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的功能?

“鱼”和“熊掌”兼得的想法,令不少企业知难而退。然而在巴赞公司看来,这种“跨界”需求正是未来海上舰艇的发展方向,虽然挑战艰巨,但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过5年的潜心研发,2008年春天,“胡安·卡洛斯”号战略投送舰在费罗尔造船厂成功下水。面对军方提出的苛刻要求,巴赞公司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卷:在舰面设计上,“胡安·卡洛斯”号采用了和“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相似的全通式飞行甲板,首段设置了倾斜的滑跃式甲板;飞行甲板进行专门强化,以便承受垂直和短距起降战机的重量和尾焰冲击;舰艇其他部分则按照两栖登陆舰的要求进行设计。

这艘史无前例的“跨界”舰艇,排水量达到27000吨,最多能搭载30多架固定翼舰载机和直升机、42辆主战坦克和近千名士兵,既有制空作战和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又有两栖登陆作战的用途。

对于一家军工企业而言,取得一时领先并非难事,但要想成为军贸市场屹立不倒的“常青树”,离不开创新活力最大程度的释放。回顾巴赞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正是他们秉承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发展理念,才一次次抢占了军工科技的制高点,打造出一件件军工“爆款”。

把握命运的转机,将斗牛士理念延伸到军工领域

“每一位成为千万富翁的优秀斗牛士背后,都有数百名斗牛士倒在通向顶峰的路上。”这句西班牙谚语,道出了斗牛士竞争的残酷。一位斗牛士坦言,在公牛向自己狂奔而来的那一刻,要战胜的不仅有公牛,还有自己。斗牛场上,斗牛士把握的是战机,更是命运的转机。

将斗牛士理念延伸到军工领域,这种转瞬即逝的机遇,对企业来说同样也是关乎生死存亡。

20世纪70年代初,西班牙经济突飞猛进,造船业驶上“快车道”,巅峰时期舰艇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好景不长,1974年,受海湾国家石油禁运和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影响,造船企业订单锐减,不少小型造船厂纷纷倒闭,巴赞造船厂也不得不通过裁员、减少产量以度过产业“寒冬”。为了应对危机,西班牙政府决定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着手对各大造船厂进行整顿,将巴赞造船厂在内的国营船厂合并重组成伊萨尔集团。

在政府干预下,伊萨尔集团的管理架构改革很快完成,平稳度过了公司重组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伊萨尔集团还收购了卡地兹造船厂、门内斯主机工厂等私营企业。转型重塑后的伊萨尔集团,一举成为欧洲第二大造船企业。

危机与转机就像一对双胞胎,总是相伴而行。新成立的伊萨尔集团体量庞大,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结构冗肿、效率低下等弊端也随之凸显,企业发展的步子迟迟难以迈开。2005年,痛定思痛的伊萨尔集团再次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与军舰设计建造的业务部门分离,成立了纳凡蒂亚造船集团。纳凡蒂亚造船集团专注于军用舰艇建造、系统整合和武器系统开发等业务,技术交流、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综合技术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主动走出“舒适区”,不断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发展策略,让纳凡蒂亚造船集团在短短十多年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军贸市场上的“明星”企业,也续写了西班牙造船业的历史新篇章。

上图:2018年11月,一艘补给舰在纳凡蒂亚造船集团下属造船厂下水。资料照片

历史钩沉

“佩拉尔”号潜艇:一座特殊的纪念碑

西班牙东南部海滨城市卡塔赫纳的军港内,一艘雪茄形的钢制船体巍然矗立。这座特殊的纪念碑,是世界上第一艘电动潜艇——“佩拉尔”号。

1851年,“佩拉尔”号潜艇的设计师伊萨克·佩拉尔出生于卡塔赫纳的水兵世家。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伊萨克萌生了参军报国的念头。16岁那年,他加入了西班牙海军,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海军工程师。

1863年,法国率先建造出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随后,各军事强国纷纷投入到这一新式潜艇的研发中。当时,伊萨克敏锐地察觉到,潜艇很可能对未来战争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1884年,伊萨克开始按照自己的构想,着手设计一款能够发射鱼雷的潜艇。在经历数次试验后,他的研究成果引起军方高层的关注。在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伊萨克的设计进度提挡增速。

经过4年的艰苦研发,“佩拉尔”号宣告诞生并开展测试。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佩拉尔”号从军港悄然下潜,迅速航行到目标海域,成功对一艘军舰实施了模拟攻击。

当“佩拉尔”号完好无损地重返港口时,等候多时的官兵们沸腾了。“佩拉尔”号所展现出的作战性能,让他们激动不已。尽管受到工艺精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艘潜艇只能在沿海使用。但在“佩拉尔”号问世后的10年内,没有任何一艘潜艇能与之匹敌。

如今,“佩拉尔”号成为一座特殊的“纪念碑”,述说着西班牙海军的昔日辉煌。在“佩拉尔”号的不远处,纳凡蒂亚造船集团正紧锣密鼓地建造西班牙海军新型潜艇S-80。为了纪念伊萨克为西班牙海军做出的贡献,这款潜艇的首艇以“伊萨克·佩拉尔”命名。

(冉智文)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