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国强中医兴,人类大课题

发布时间:2020-02-18 00:0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第 1274 期 ---

2020/02/17

Topic:中西双剑合璧

文 | 张 坤

今日之声

当年的那场 SARS,让世界知道了中医的宝贵,这次防疫,更是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西药结合携手,双剑合璧荡疠气!

更是让我们发出肺腑之言:国强必须中医兴,身心从容真美好!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从小就能接受中医知识、中医文化的教育!

总理到一线检查防疫工作时大声疾呼:让中医插上翅膀,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日前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加快探索推广有助于阻断轻症转为重症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

目前,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实表明,中医在防疫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新权威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平均体温恢复时间2.64天,症状消失时间5.15天,平均住院时间7.38天,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死亡率和轻症转重症率的对比,中西医结合疗的死亡率降为纯西医组的22.7%。轻症转重症的比例仅为纯西医组的16%。

钟南山院士评价,让中医从一开始就介入,治愈率极大提升!他还积极推荐中医防疫,认为太极拳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黄璐琦日前也介绍,目前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75%以上,其他地区则超过了90%,治疗改善成效是显著的。

黄院士还强调,从临床观察看,通过中西医结合分层干预,轻症患者咽干、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出院患者配送中药颗粒剂巩固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率达70%,患者回访效果满意。

一位在抗疫一线的医学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了中西医在协同作战中的实际功效,中医通过汤剂、中成药、注射剂以及针灸、八段锦等“组合拳”进行综合治疗,有效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为抢救危重患者搭好平台、赢得时间;而西医则采用多种方法,给予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等,“中西医协同起效,发挥1+1>2的效果,从而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很多以中医为主的综合诊疗方案、举措、医药,直接发挥了积极临床治疗效果,而不仅是防病和调养。

国有良医民之幸!在向一线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表示崇高敬意时,我们不能忘记在大量西医身后,还有成千上百万默默忙碌的中医医护人员和行业工作者,有浸润到中国人血脉中的中医文化滋养和庇佑!

但是,目前全国从事中医行业和文化研究的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人才,依然奇缺;

中医知识、中医文化,没有进入基本的生命成长教育体系中;

正常的中医文化和相关健康知识,得不到有效科学地传播,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媒体,包括我们这样的主流媒体,严重滞后。

除了长期以来对中医的一些误解、不了解和偏见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原因,这里只试列举其中三个,供批评指正:

一、因为中医似乎太廉价、少利甚至无利可图,同时太耗心血与生态之力、难以投机取巧。

中医往往不是因为一些所谓的无效被淘汰,而是因为其太廉价。曹东义在《中医近现代史话》一书中尖锐提出,多少贫寒的中医是“黄灯青卷,长夜漫漫,怎生是好”?

中医的廉价,导致优秀的学生很少愿意选择从事中医。人比人,气死人,跟西医相比,中医的收入,那叫一个惨淡。

说的可能有些绝对,但对于从事中医行业与职业的,其社会尊敬度、实际收入度、成长上升度,都相对模糊。特别是“杏林春暖沐孤苦,黄叶扶疏育百花”,自古中医扶正祛邪、阴阳混元的辨证施治理念,推动了医学生命学、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学等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其一些述而不作、师徒传脉的绝学绝技,其实是高贵而昂贵、最讲良知人品的学问技能,非一般博学专攻者所能企及!而其一些表面最廉价简易、方便实用的药材良方,其实是千百年来先贤仁者不惜牺牲生命,前赴后继、“尝百草悬壶济世” 的生命结晶,是生态文明实践、身心实证检验、扶弱济贫救人的衣食粮草(也可以说是充满慈悲功德惠利百姓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非一般只为养生、调理的哲思所能媲美!

二、因为中医似乎太普通、难以把GDP搞上来,同时太重长远、费成本、难立竿见影。

“这项工作,卫生部没有人干,我来干。”

当年一直称中医学为伟大宝库的毛泽东,在一次对中医工作的落实督办中,发此感言,举座震动!

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实际投入,中医难以有今天的健康发展,也难以保持未来可持续发展。比如,一些地方、行业的政绩观如果出问题,就可能影响其发展。

曾写过小文《治“病”不仅靠手术刀》提出:真正的医者之道,是治“病”于未“病”,让更多的普通人能放下对“病”的无知、漠视和恐惧。

对于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能摆脱贫困已是人类历史壮举,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保持身心和谐、养成中医文化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公共卫生大健康环境,是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比如,中医文化一直警醒人类,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比如中医自古以来就是救人疗心的仁医仁术,特别是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少课题值得深挖细掘。等等。

如果我们不把已举世公认的中医文化国宝,下大功夫结合西医科研攻关、推广普及,下大力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研发运用,真正用于自己、用于国人,日用而不觉,治病于未病,造福于百姓,而只是因利益或偏见、短视,弃如敝履,或做点样子只为“最好可以推销到西方并受认可”,那真是愚蠢至极!

三、因为中医似乎太玄妙、难以精确测量,同时太神奇、无法解释是科学还是文化。

“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曾为老一辈革命家调理保健的老中医邓铁涛,曾痛心疾首地说:

5000年以来一直延续没有断代的就是中医,如果我们再不爱护它,再不努力地发扬它,那我们将来就会遭到子孙的唾骂。

中医始终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注重各方面联系,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因之一。既是一个“天人合一”、“我命在我不在天,敬畏自然遵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又是一门富含文化特色而救死扶伤、经世致用的科学实践。与那些神秘兮兮的易学算卦、装神弄鬼之类,有着天壤之别。

无论历史、实践和理论检验,中医都与我们中国人不离不弃、水乳交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加有机的中西医结合、更加包容开放的文明、更加英勇的齐心协力,正是这场人民战疫最终取得胜利的希望所在。

不久前曾写过小文《故弄“玄”虚近乎骗》,粗浅地谈到一些与中医文化相关的认识,今天重温,依然自省:

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要警惕反文化、伪传统的现象,特别要打击打着某种幌子、公开蒙人行骗的行径。

经历了几千年风雨洗礼,稳如磐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摒弃故弄“玄”虚的。

有两个试金石,我们不妨一试,仅供参考、交流:

一是真正的儒释道文化,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当下契入的,是尊重人性、变革常新、知行合一的,是向上向善、知足少欲、大同理想的——而这三点,恰是马克思主义能扎根中国的几个重要文化原因。

二是真正的儒释道文化,是以开放包容为怀、以平常生活为源,“中”度而不偏,日用而不觉。

比如鲁迅曾在《呐喊·自序》《父亲的病》等文中,有对某某中医的批判,一些人就误以为学过西医的鲁迅,是排斥中医的。

而真相恰恰相反,鲁迅的大量小说、短评、论文中,不仅闪烁着大量中医哲学思想,也常提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方法,《本草纲目》是他常置案头的书籍之一。鲁迅在《坟》中也提到自己看中医的医药书。鲁迅身边的许广平、周海婴在回忆录中,都明确提到:外界称鲁迅不信中医,完全是误解,鲁迅在治疗严重哮喘等病的过程中,他和身边亲人用了不少中医疗法和方子,都有积极疗效。

可见鲁迅对中医是支持的,只是批判那些故弄“玄”虚的庸医、假医罢了!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我们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更加充满敬畏的科学精神,才能明辨、吸纳那些符合规律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所用。

我们只有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断自我革命、提高修养。因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不忘初心之学”,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正心修身的思想,并赋予其鲜明的党性内涵及特征。

只有如此,才会更好担当起优秀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研究梳理、传承弘扬和运用实践,坚持“学术无禁区”“百花齐放”“兼收并蓄”,区分好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对人生、人类和宇宙的未知,远远大于我们的已知。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人类所有的未知,携手活好当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