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宅在家 可以跟爸妈做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0-02-07 08:1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视觉中国供图

每年都会有网友调侃称,“回家第一天,母慈子孝;回家第三天,鸡飞狗跳”。而近期由于疫情,一方面,暴露我们与爸妈观念冲突的话题更多了,该不该走亲戚、能不能出门、要不要戴口罩、需不需要提前吃药、能不能通过喝酒熏醋来预防,都能引发一番争执;另一方面,由于开学开工时间的延期,我们宅在家的时间也更长了,给了冲突滋生的土壤,眼瞅着家里就要升起硝烟了。

放松!想要不吵架,在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跟爸妈做这些事——

教爸妈获取信息

为什么爸妈就是信传闻、不信我们,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疫情催化了这一问题的凸显,今天非要出门抢醋说可以消毒,明天说不定又要囤什么口服液,无论我们咋说都说不听。

简单来说,是因为他们往往抱有这样“无懈可击”的逻辑:我是长辈啊,你是孩子。我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可能出错,我信的,就是真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受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以及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协调。比如说他们觉得“长辈的话总是对的”“我是你的长辈”,但你指出他们错了的时候,这就出现了冲突。

为了消除冲突、不协调,亲爱的爸妈采取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拒绝“他们是错的”的说法。

所以,想要让他们不被谣言蛊惑,光我们说一句“这是假的”力度太弱,只靠自己的力量说服他们太难,而是应该诉诸权威、提前预防。

趁着这个长假,教他们辨别信息来源吧。告诉他们涉及医疗健康话题,哪个部门或机构才是专家,把你关注的科普媒体分享给他们,跟他们一起看看聊聊这些话题,也可以一起分析一个已经被辟谣的消息,告诉他们,如果一条消息让人情绪上很着急、诱导人买什么东西,而发这条消息的又不是专业平台,那这样的内容很可能是不对的。

相互分享生活

往年的假期总是在打扫、年夜饭、串门走亲戚中很快溜走了,而今年的假期,专家提醒我们少出门,也给了我们更多时间在家与爸妈待在一起、相互了解。

也许有人觉得,我都已经跟爸妈相处十几年、几十年了,哪有什么不了解的呢?你别说,还真不一定了解,不然每次回家也不会这么“苦大仇深”了。

心理学认为,自我表露能够促进人的彼此喜欢,但不是所有的交流(比如开头的互怼)都算自我表露。根据心理学的模型,自我表露可以分为四层。

最表层的自我表露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了解爸妈喜欢什么吗?除了喜欢吃什么看什么,还有做什么,比如窝在家里的时候,他们喜欢做什么?为什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

再深入一点,我们可以了解到爸妈的态度。他们对造谣的人怎么看?对于十几年前的非典,他们有什么想法和感觉?现在又有什么想法和感觉?

还有人际关系及自我评价。为什么他们那么想串门?这些亲戚朋友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会不会只是“表面关系”?他们是怎样的人?

最深的一层就是个人隐私了,也许我们并不用深入到这儿,就已经能发现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一个理解爸妈的入口了。

当然啦,这些问题,他们回答完,你也可以聊聊你的答案。当我们发现家人之间观念不同时,也能意识到我们之间隔着20多年的经历,而分享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距离拉近。

一起体验一件新鲜事

如果觉得讨论太多疫情的话题让人心累,我们也可以做点儿别的。爸妈打扫卫生嫌我们碍事,我们玩游戏觉得爸妈唠叨,这是因为在这些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很容易觉得对方“干扰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一起体验一件新鲜事——一定要选择双方都没干过的,否则既有的经验会很容易变成“说教”,甚至嫌弃。

比如,一起体验冥想。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时时响起的疫情警报、封村锁小区带来的生活不便,都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恐慌。而冥想练习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又方便可行,在网上就能找到指导音频。

玩一款合作小游戏也不错,找一些不太复杂的、需要合作策略的小游戏,一起学习游戏规则,说不定,以前那个在家经常让你少玩游戏的爸妈,以后会总叫着你一起玩呢。

牢记原则:平等尊重

我们也许已经看过许多娱乐化的《春节自救指南》,“娱乐化对待”是短时间维持和谐的好办法。但在较长时间的相处中,我们要学会用平等尊重的心态跟爸妈沟通。小时候的我们什么都不懂,依靠跟爸妈的交流来学习这个新奇世界的一点一滴,那时候我们是询问、索取,是好奇而撒娇的一方,而爸妈是回应、给予、成熟而具有威信的一方。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也许我们的知识增多,更熟悉互联网和信息源头,就容易对爸妈说“跟你说你也不明白”,或呈现“懒得向你解释”的傲慢。但沟通不是说教,而是我们和爸妈都用成年人的方式交流。

希望这个意料之外的假期,带给你的不是更多冲突话题,而是一家人间的理解和包容。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