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的欢乐场

发布时间:2019-12-30 10:1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每当读起我在《中国青年作家报》发表的小说,都会让我想到我的高中生活。有很多个饭点,我奔波在食堂与教室之间,在拥挤的人潮中,幻想着我笔下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哪里,以怎样的身份,发生着怎样美好的故事——如同幻想着自己的未来。那是一种跃跃欲试,在懵懂中满怀期待。

《中国青年作家报》创刊,我把两年前读高中时写的小说从蒙尘的角落里翻出来,忐忑地投到《中国青年作家报》的邮箱。那时的文字稚嫩、新奇,却足够真诚。1月底,我收到了一份样刊,惊喜地得知我的小说发表了,欢欣不已。

高中时,我常常对未来感到迷茫,像是活在一团浓稠的迷雾里。只有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我对人物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对于剧情发展笃定而自信,这种尽在掌控的感觉令我着迷。于是课余时间,我经常在用来整理错题的A4纸上拿铅笔涂涂改改,在语文老师要求每周两篇的随笔本上写连载的小说。在老师的包容下,我的想象愈发大胆,甚至在随笔本上写早恋的故事,老师读完笑着说:“能不能把结局改得美满一些呢?”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写作是忙碌中的喘息,是黑暗中的灯塔,是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所有的笔墨都建构在为数不多的生活阅历之上,我坚信等高考后,等体验过更加精彩的世界之后,我会写得更好。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没有填报中文系,而是选择了新闻专业。我想聆听更多真实发生的故事,向人们传递生活的美好。在校园媒体实践的两年里,我采访过形形色色的人,近距离了解过很多行业,因此收集到了很多宝贵的写作素材,也让我与笔下的人物贴得更近。

大学生活比高中时更为繁杂琐碎,白日的时光被无限分割,我只能在沉寂的夜里,开一盏昏黄的台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独享一个人的宁静。不同的是,我不再在文字里大喊大叫、肆意宣泄,而是希望自己能淡淡地诉说、冷静地陈述,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

《中国青年作家报》读了一期又一期,我见证着它的成长和改变。我想,它和高中时尝试着写小说的我一样,在不断试探、摸索,充满期待又有着无限可能。渐渐的,报纸上刊发的稿件经常让我眼前一亮,我愈发对它感到好奇。今年夏天,与编辑部的老师联系之后,我有幸成为《中国青年作家报》的实习生,开启了3个月的实习生活。

在纸媒日渐衰落的当下,通过实习,我明白了这份报纸创刊时的自信源于什么。编辑部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绞尽脑汁思考怎么把这份报纸办好,怎样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为文学爱好者搭好舞台,怎样才能悉心呵护来自不同年龄段的作者的文学梦想。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报纸增开了“新锐榜样”栏目,我因此采访到了中学时代非常喜欢的青年作家,比如笛安、张皓宸、林培源、自由极光等等。我把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写作经验整理成文章,希望告诉和我一样喜欢他们的读者:写作是让普通人变得耀眼的魔法棒,值得我们去尝试。

采访作家玄色之前,她笑着对我说,“你身上有种从事文字工作的气质”。我不知道这种气质是什么,大概热爱文学的人都善于观察周遭的世界,所以能够互相吸引。而《中国青年作家报》,正是我们天马行空的欢乐场,我们因此结缘。我相信,尽管年龄会越来越大,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许会被削弱,可是不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拿起笔去记录当下。

我希望,《中国青年作家报》永远是天马行空的欢乐场,这里举行着盛大的集会,我们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而来。灵感的喷泉尽涌,思想的火花激撞,我们因写作而与众不同。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