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胖五”两年蛰伏,一飞冲天!

发布时间:2019-12-27 21:3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2月27日20时45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胖五”——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最大火箭在2017年7月发射失利后的首次出征。

两年蛰伏,一飞冲天!

长征五号是目前我国最大推力的大型运载火箭,可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提升至14吨级的大幅跨越,代表了我国目前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由于体型宽大,长征五号火箭也被民众亲切地称呼为“胖五”。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成功首飞。

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因发动机局部结构问题,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利。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于国斌表示,在遥二任务失利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工程全线科研人员大力协作,历经两年多的艰苦攻关、连续奋战,进行了大量地面试验,完成了长五遥二失利故障归零和长五遥三火箭各项工作。

揭秘

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一波三折

从发射失利到成功,长征五号火箭用了30个月,在人们焦急等待“胖五”归来的900多个日夜中,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在攻克氢氧发动机技术难题中不断提升着技术认识。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失利后,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与定位以及180余天的试验验证,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失利的原因终于确认,是由于火箭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复杂力热环境下,局部结构发生异常,发动机推力瞬时大幅下降,致使发射任务失利。

2018年11月30日,改进后的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长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根据故障原因。

研制团队对发动机的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结构的动强度裕度。改进后的产品于2019年2月顺利通过了两次长程试车验证。

2019年4月4日,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总装工作进入到最后阶段时,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振动频率”。

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研制人员顺藤摸瓜,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发动机局部结构对复杂力热环境非常敏感,容易引起共振,且一旦激发,不易衰减”。研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设计和试验工作,终于找到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改进方案。

2019年10月18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通过了出厂评审。

10月27日,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以一次完美的飞行,完成了华丽的涅槃,为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郭文彬 摄)

追问

这次成功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有人问,这次成功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来自国家航天局今天的消息称,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更重的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的深空的能力,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事实上,看看中国航天超级2020的硬核预告就知道了——

探月三期嫦娥五号任务、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载人空间站任务等等,这些计划在2020执行的重大航天工程任务,都将由长征五号承担。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发射成功,不仅是属于中国火箭“王者”一次自我证明的“复出”,更是对接下来我国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的一次“演练”和“启动”。

(宋国强 摄)

中国航天,

未来可期!

记者:中国青年报 邱晨辉 堵力

海报设计:中青在线视觉设计部 陈龙

手绘设计:中青在线视觉设计部 杨卿

海报&手绘文案:中国青年报 邱晨辉

微信编辑:邱晨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小邱之问全媒体工作室制作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