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进入下半场 政协委员把脉建言

发布时间:2019-12-10 12:3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魏其濛)共享出行进入下半场,技术和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点,政府也面临改进监管方式新挑战。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屠光绍、俞光耀等来到上海调研共享单车企业,座谈行业发展话题,为企业把脉、向政府监管方式提出建议。

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曾经历“无序投放”阶段。哈啰出行政府事务部总监邓生回忆,上海最多时有2200万人交押金,全市有150万辆各色共享单车,按一辆车押金200元计算,1000元的成本投入能收回3000元,“所以2016年投车完全无序,一个城市单车容量10万辆 ,能投20万辆下去。”2018年,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停止运营;哈啰单车、摩拜等相继开启免押金模式,精细化运营成为行业新的竞争点。

邓生认为,共享出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驱动精细化运营的是技术创新, “要考虑怎么把车放到老百姓真正有需求的地方,怎么防止单车淤积。”在他看来,共享单车、助力车和电动车作为地铁、公交系统的补充,能解决公共交通干线之外的百姓出行要求,尤其是住宅小区和站点之间的“微循环”,未来会有更大的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俞光耀建议,共享出行企业应在城市交通布局中找准定位。就上海而言,地铁作为骨干交通目前占出行量66%,明后年预计达到70%,未来可能达到80%以上。“希望企业不要做过高估计,找准定位,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他提醒企业,单车停放和管理必须依照相关规章制度,并建议单车、助力车与电动车分类管理,在公园、学校、地铁等场所合理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是共享单车最早的一批用户之一。他回忆,起初“小黄车”为自己从住宅到工作地点2公里以内的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但随着单车的损坏率越来越高,方便变成了误事,“曾经有一次,我连着打开10辆,10辆都是坏的”。他认为,共享出行企业直接面对千万消费者,必须重视消费者体验,除了保证单车质量,还应考虑消费者不同的出行目的,抓住市场需求。

上海市政协原副秘书长高美琴说,她在调研时发现共享单车经常存在“车没人骑,人没车骑”的情况,因此及时调度非常重要。解决单车停放管理不当的问题,首先要从技术层面改进,提升定位精准度;其次,“毛毛雨的处罚没意思”,希望立法部门和政府共同改进。她还建议,共享单车要加强定时清理消毒,“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非常注重卫生”。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众人科技创始人谈剑锋从信息安全角度对企业作出提示。他认为,共享出行企业通过互联网数据产生更大价值,但大数据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在共享出行行业,街道摄像头、电动车充电、换电数据等都涉及隐私;服务器、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也有被攻击的风险。他认为,未来信息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根基和信任基础,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技术。

在政府监管问题上,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李香菊表示,由于前几年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乱象丛生,一些城市先后发出“禁投令”,但不能否认,共享单车在助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她认为,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刀切”问题,监管手段落后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点措手不及”。她建议,未来共享单车的监管手段应不断完善,比如牛皮癣小广告已经做到共享单车上,与其这样不如参照公共交通,将广告投放合法化。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屠光绍总结说,新经济在上海发展势头很猛,应当得到政府支持。他认为,目前共享出行企业已从野蛮生长发展到基本稳定阶段,整个行业生态也进入新阶段。共享出行企业未来的发展应处理好商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技术创新、企业责任关系。同时,行业的公共服务性质决定了企业必须与政府做好互动;政府则应在管理层面不断调整与完善。(经济部编)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