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第一祠,恢弘的金紫祠

发布时间:2019-12-06 13:10 来源:

金紫祠是安徽黄山市徽州境内是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祠堂,俗称“金銮殿”。金紫祠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7000平方米,气势恢弘,壮美绝伦。潜口金紫祠始建于1515年,是徽州明代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距今近500年,世称“皖南小故宫”和“中国民间第一祠”。2004年被列入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后配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为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

金紫祠,既是千年古镇潜口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也是古徽州望族汪氏盛极一时的佐证。汪家原来是居住在唐模的一支,汪叔鳌这一脉自宋开始迁徙到潜口,由于四个儿子在京城做官,皇帝赐汪叔鳌“金紫官禄大夫”,到潜口后繁衍子孙,分支出去几万人,明正德年间汪家建有一个小祠堂,到万历年间扩展到现在规模。当年许国撰写了“金紫祠记”,并立石碑。到康熙年间大修,汪氏家族中做官的又添记载并立一碑,康熙年间所立的碑记载详细,甚至金紫祠什么地方漏水,什么地方翻瓦,什么地方倾斜等都有记载。这两块碑至今还保留在祠堂里。

从金紫祠坊到泮池(放生池)到三元桥,从棂星门到戟门,从碑亭到仪门,从天井到两边两庑再到露台,从享堂到天井,从树池到两庑再到寝殿直到汪公庙。金紫祠在原址上完成了全面修复工作,除了全部被烧毁的享堂没有恢复。没有办法恢复的建筑,不必去造一个新建筑,但修复和保护那些还没有完全倒塌及毁坏的建筑,也算是对历史和后人的一个交代。

“金紫祠”的修缮完工不仅仅完成了对古徽州建筑的保护,传承了古徽州文化,也将为徽州添加一处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旅游景点。徽派建筑大多砖木结构,建筑物不会说话,但它也和人一样。人会老,古民居,古祠堂等也会老,岁月的沧桑同样会在徽派建筑上体现出来。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