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院士听诊前先捂热听诊器,为每位患者检查前都洗手

发布时间:2019-11-20 15:0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

“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一颗‘心’。”这是9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对自己一生工作的总结。11月13日,“拓医学路 逐中国梦——陈灏珠院士从医执教70年”活动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陈灏珠亲临现场并带来了自己最新版传记《拓医学路 逐中国梦——陈灏珠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陈灏珠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70个年头。他自1949年起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至今,不久前刚刚以95岁高龄从临床一线退休。


陈灏珠是我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从第一个在国内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到完成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首例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再到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奎尼丁晕厥并取得成功……70年来,陈灏珠院士坚守在临床一线岗位上,坚持查房、教学、指导临床工作。他培养了博士后3位、博士研究生52位、硕士研究生24位,上过他课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学生都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做到了他所期望的“无愧于这个时代”。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一些有血有肉的小细节,更能体现院士陈灏珠的特别之处。比如,无论多忙,他都坚持亲自带博士、硕士,手把手地教他们做手术、钻研论文选题;给患者听诊前,他会先用手把听诊器捂暖,这样不至于让患者一接触听诊器就“猛地一惊”;给每一个患者看病前,他都会先洗一洗手,看完一个患者,再洗一洗手,接待下一个患者。

据悉,《拓医学路 逐中国梦——陈灏珠传》希望通过记录陈灏珠精彩丰富的人生,闪耀的人格魅力,及其为国、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向他致敬,并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与众多记录陈灏珠的文章与著作相比,该书的撰稿与编辑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也求新求变:一是重新梳理重要事件,并通过访谈等形式增补了更多工作和生活细节;二是详细记录了“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从2007年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增补了陈院士在2010年以后所获得的荣誉情况。该书在编辑过程中特别选取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增加了漫画创作、诗歌选编、院士手稿等元素,使人物更丰满、事件更生动,同时给阅读增添了趣味性。


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分享了新书出版过程中的小故事。2019年9月,书稿即将付印前夕,陈院士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在拍摄视频的间歇,女儿陈芸恰好捕捉到父亲陈灏珠在一旁轻轻拿起纪念章,深情一吻的瞬间,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严峰说,这一吻的背后,是陈灏珠从医、执教、科研整整70年的艰苦奋斗,是他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更是他这一生追寻并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的最佳封缄。(健康中国)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