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是一趟单向旅程,国博270余件展品讲述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30 1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3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今天上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270余件(套)珍贵展品展现了广大华人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和为祖国作出的卓越贡献。




展厅现场。余冠辰 摄

展品集中展现了广大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深情与奉献。其中,既有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也有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归侨侨眷“当代花木兰”李月美等;既有为中国发展建设鞠躬尽瘁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钱伟长、邓稼先、南仁东、黄大年等,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实业创新创业、捐资助学的改革先锋们。

与此同时,展览也展示了祖(籍)国母亲关心侨胞事务、保证侨胞权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包括专门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接侨轮船“光华”号、安置归侨侨眷的“幸福乐园”,等等。

展品中,有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在美国纽约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1949年10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远在纽约的华侨衣馆联合会通过香港《华商报》获得了新中国国旗的尺寸,委托美国一家1847年成立的老牌制衣公司,以高级毛料缝制了五星红旗,悬挂在纽约唐人街中心的当时衣联会临时会所的旗杆上,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美洲大地。

在美国纽约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展品中一封1955年“写给留美的中国同学们”回国倡议书,是1955年钱学森等人归国后,联合了先后归国的70名留美学者、科学家向当时仍在美国的同学、同事、朋友们发出的。说明他们在国内的工作生活情况,动员他们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恢复庚子赔款留学计划,以留学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由政府提供平价外汇资助,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重新派出大批留学生。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动员这批留学生回大陆参加建设。

1955年“写给留美的中国同学们”回国倡议书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回国热潮中,华侨学生占据了主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68年,国内共接待超过7万名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其中以印尼华侨学生的数量为最。满怀热忱的侨生们抱着不再回到印尼的决心,义无反顾回国效力。为准备这趟单向旅行,不少侨生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准备行囊,几乎将所有能准备的物件都带回了国内。

1957年印尼万隆南化学校教师丘益鸣誊写的“回国携带物品一览表”

展览中的一件展品,是1957年印尼万隆南化学校教师丘益鸣誊写的“回国携带物品一览表”,他为学生们列了回国需要携带的物品清单,从药品、食品、衣物、文具,到各种生活用品,可谓应有尽有。印尼华侨丘益鸣1954年在万隆中华中学高中毕业后,本来打算立即回国,但是因为工作需要在南化学校任教了三年,直到1957年带着自己教的初三毕业生一起回国。

本次展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文化副刊部编辑)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