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不哭》:周杰伦的怀旧牌和“过时”的性别观

发布时间:2019-09-23 13:58 来源:界面新闻

《说好不哭》:8090后的怀旧能让周杰伦重返乐坛巅峰吗?

9月16日晚11时,周杰伦最新单曲《说好不哭》上线。新歌上线24小时就刷屏了各大社交媒体,销量屡破记录,某在线音乐平台服务器甚至一度崩溃。单曲的火爆销量和超高讨论度反映了周杰伦依旧是“华语流行乐坛天王级人物”的事实。

实际上,虽然近年来周杰伦的发歌速度有所下降,但他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在庞大乐迷基础的加持下持续影响着流行文化。此前的7月,一个年轻乐迷的无心之问“周杰伦为什么不用做数据”引爆了社交媒体上8090后周杰伦歌迷与流量明星蔡徐坤粉丝之间的“超级话题”大战,在主流媒体、各色官微的声援下,周杰伦的“时代标杆”形象似乎愈发鲜明。很大程度上来说,周杰伦最新单曲破纪录的销量,亦是7月份周蔡之争的延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说好不哭》似乎并不是一首叫座又叫好的作品。截至9月22日,这首单曲在豆瓣上被4.3万人打出了5.8分,其中15.9%的豆瓣用户仅给出了一星评价,点赞数最高的一则短评称:“当周杰伦也到了贩卖情怀而非才华的这天,我们是真的老了。”

周杰伦的“时代标杆”形象是如何树立起来的?在他如日中天的2000年代,这就是一个被文化评论者热议的问题。原《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作家王小峰在肯定了周杰伦发明全新的话语说唱方式、颠覆华语乐坛既定创作规则的同时,也从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的精神状态角度分析了他脱颖而出的原因。王小峰在《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反抗一个平庸时代》一书中指出:周杰伦不同于罗大佑、李宗盛、黄舒骏、崔健等乐坛前辈,不像他们致力于通过歌词来阐释时代、批判现实,从中寻找一种与时代相符合的人文、生命和社会价值。周杰伦(及其创作伙伴、词作者方文山)代表的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思维模式:他们不再遵循前辈的标准和价值体系,而用炫目的时尚感来填补意义缺失,并因此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符号。

这个时代符号的核心是“酷”。王小峰写道:

“‘酷’可以用来解释今天一切人们解释不清的事物,‘酷’消解了前辈们思想中沉重的一面,这也使人们很难从周杰伦的音乐或方文山的歌词中找到沉重、深刻的内容。周杰伦的音乐很杂,方文山歌词的主题涉及面也很广,这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内容,最终用‘酷’串联到一起。方文山的歌词让周杰伦变得更酷,他看似前言不搭后语的歌词实际上为我们解释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审美习惯。”

然而在自媒体人“孟大明白”看来,现在回过头去看周杰伦的早期作品,会发现他亦有自己独特又广泛的人文关怀,比如说批判八卦新闻的《四面楚歌》、揭露家暴问题的《爸我回来了》、讲述年轻人梦想的《蜗牛》、回忆儿时童年生活的《稻香》。除此之外,周杰伦最难能可贵的是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不少作品拥有一种带领听众在不同时空中穿梭的强烈画面感和百变曲风,“《娘子》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悲伤,《刀马旦》是东西方融合的碰头彩,《以父之名》是教父的沉重肃杀,《上海一九四三》让你回到了二战现场,《威廉古堡》长着吸血鬼的獠牙,《布拉格广场》上裙摆飞扬的少女,《半岛铁盒》打开的尘封日记。”

有如此多的珠玉在前,难怪周杰伦的老歌迷会对《说好不哭》不满意。“孟大明白”认为,周杰伦近年来的格局越来越小,歌曲半径越来越窄,《说好不哭》延续了《等你下课》《告白气球》《不爱我就拉倒》《说好不哭》的芭乐小情歌循环,从中再也难觅他早年作品的新意和深入思考。我们不能说40多岁的周杰伦已经成了一个“油腻中年大叔”——毕竟他在作品中吟唱的还是少年心事——但他的问题也正在于此:在拥有富足生活和美满家庭后,步入中年的周杰伦是否已经丧失了表达欲望,不再对社会和外界有敏感的好奇心?在将目光停留在年轻人的小情小爱上之后,现在的周杰伦是否已经是盛名难副?

这种质疑并非是指责中年人的怀旧——随着年龄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怀旧,然而怀旧具有不同的层次。公众号“虹膜”指出,同样是怀旧,宋冬野的怀旧不是装嫩,而是中年人在千帆过后回首往昔的慨然(“我知道,吹过的牛逼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安和桥》);罗大佑的怀旧则在思考时代变迁对个体的影响、展望未来(“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未来的主人翁》)。“《说好不哭》则是最浅薄的一种怀念,这倒不是说青春就是浅薄的,而是它只剥下了青春最招摇的那层糖衣,用最意淫式的话语去企图把这种童话叙述变成一个共通故事,而这个歌曲/故事的创作者,早就已经从这个童话里走出来,并明确地知道那并不是真的。”

另外,对于女性歌迷来说,《说好不哭》流露出的价值观也令人尴尬。单曲MV讲述的故事是:一位奶茶店女孩为了摄影师男友存钱买了一台20多万日元的相机,帮他申请了国外艺术学院,送他去留学,两人因此天各一方。女孩一直留在原来的地方发传单、卖奶茶,学成归来的男主角找到了女主角,女孩与他含泪相拥。豆瓣点赞数最高的一篇长评以“烂透的三观”为题发表批评:“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或试图向上攀登的,才是绝美的爱情;让自己被生活泥潭拉入无尽深渊的,那不叫爱情,叫鬼迷心窍!”

媒体人侯虹斌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刊文指出,这种貌美女性为心上人无限付出、无怨无悔的叙事实际上在中国是个悠久的创作母题。宋元南戏《王魁》《赵贞女》的故事梗概如出一辙:赴考的落魄书生被女子所救,书生飞黄腾达后却将曾经的山盟海誓抛到脑后翻脸不认人,最后又因自己的负心之举遭到报应。

“即便是在古代,也是知道,女人耗尽所有、投资男人,是要回报的,是要等着你成功之后一起共享荣华富贵,甚至领一个诰命夫人的。如果你收了人家以命博来的巨资风投,赚了大钱之后又想翻脸不认账,那是坏了规矩,必须五雷轰顶。”侯虹斌认为,古代女性将全部人生希望寄托于男性是出于时代局限,但在21世纪的今天,女性已经无需依靠男性来获得人生价值,再来歌颂女性为了“爱情”无限付出不求回报,不仅不符合女性的利益,也是违反人性的。

2018年1月,周杰伦2003年专辑《叶惠美》中的歌曲《晴天》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突破了200万条。网易数读分析评论热词发现,“怀旧”是网友们在收听周杰伦歌曲时最常被唤起的情绪之一。歌迷们一边反复收听周杰伦的老歌,一边敦促“周董”发新歌新专辑。然而周杰伦似乎已经不再拥有旺盛的创作热情,即使他承载着8090后的怀旧心态,也难以重返乐坛巅峰了——当然,我们在这里说的并不是流量。

新闻
思想者
共青团
视频